淘金万亿碳市场,集团型企业如何构建集中碳管理模式?
2023-10-06 20:59:38 - 公司新闻

自国家提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全国碳市场作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基础性政策工具,其建设运行与发展趋势而备受关注。目前全国碳市场已经上线交易两年,当前阶段全国碳市场仅纳入发电行业,按照“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的原则,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其他七个行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生态环境部目前已在组织开展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并在日前审议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推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尽快重启,下一步将加快构建以全国碳市场为核心、自愿减排交易为补充的多层级碳交易市场。

随着碳市场体系扩容提速,行业覆盖范围、交易产品种类、市场参与主体等都将会迅速扩大。据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清华大学张希良教授介绍,未来2-3年内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有望将达7000-8000家,按照当前50元碳价水平,市场总资产将达4000亿-5000亿元。随之碳交易市场规模也会进一步放大,据北京绿色交易所梅德文副董事长预测,参照对比欧盟碳市场规模,未来中国碳市场深入金融化后,年交易量或将超过100亿吨,碳价或将超过100元,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

面对碳市场带来的碳排放管控约束以及碳资产交易商机,未雨绸缪、提早布局,如何在万亿碳市场中“大浪淘金”,已成为已纳入与即将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特别是集团型企业的当务之急。

虽然全国碳市场的管控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但是通常会有属于同一个集团的多个控排企业纳入到碳市场中。集团型企业开展集中碳资产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包括五大四小发电集团、两大国网、三大油公司在内的能源央企,均已成立了专业的碳资产管理或运营公司,普遍采取了集中统一碳管理模式,确立了“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开发、统一交易”的“四统一原则”进行集团化、专业化碳排放与碳资产管理工作。

集中碳管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便于开展集团内部企业间的碳指标盈缺调剂,降低集团整体履约成本;二是便于“化零为整”形成碳资产规模化效应,提高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三是有利于通过专业管理,盘活碳资产经营,提高碳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四是有利于实现集团整体降碳战略目标,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

对于集团型企业搭建集中统一的碳资产管理模式,建议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工作:

一、 制度先行,搭建责任明确的碳管理体系

根据国家“双碳”政策和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按照“四统一原则”,健全碳排放和碳交易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落实管理责任,将碳排放管理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集团领导协调机制,成立碳排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和管理岗位,确保碳排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压实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主体责任,负责编制并执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开展监测、统计、核算、分析和核对,以及化验计量等设备维护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碳排放情况,及时合规完成各级主管部门对碳排放数据的监管要求。

设立碳资产管理公司(或团队),对集团范围内的碳资产(含碳排放配额及CCER等自愿减排指标)进行统一管理。负责跟踪国内外碳市场动向,保证集团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碳市场最新信息,支撑集团碳资产管理决策;统筹碳资产开发和购销,负责集团整体的碳资产调配、履约、交易及经营等工作;作为集团内部管理平台与对外合作窗口,组织实施目标管理、统计报表、科研创新、信息交流、技术培训、宣传教育、总结表彰等工作。

二、 夯实数据,实现碳排放数据精细化管理

建立符合国家主管部门要求的碳排放监测统计报告制度,确立指标体系、报表体系和工作体系。明确各下属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统计核算的负责部门及相应负责人,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结合集团实际工作,制定相应的碳排放核算管理细则和岗位职责。

针对碳排放核算重点工作、重点指标,研究制定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技术要求,理清元素含碳量等关键参数的监测统计、核算方法和交叉核对的逻辑关系。每年定期组织专业技术队伍依据核算指南和集团的技术要求,按照统一的作业要求,指导下属控排企业及时准确完成月度数据报送工作,并编制年度排放报告,多维度、多层次地统计、对比、分析企业、设施、产品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等排放数据,全面掌握集团整体碳排放规律。

三、 建设平台,作为集团统筹碳管理的重要抓手

由于集团纳入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众多,各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核算、碳配额管理、碳配额交易、年度履约、碳信息披露等环节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和管理流程。

建设集团碳排放与碳资产一体化管理平台,构建排放管理、MRV管理、配额管理、交易管理、履约管理、政策资讯等功能模块,提供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全过程的技术支撑,实现集团化多层级统一管理、集团碳排放全口径统计、集团“双碳”治理进程监控,提升集团碳管理的业务体系化、标准化、智能化管理,构建集团上下协同、全程监管、业务管控与资源共享的新管理模式。

通过建设集团统一的碳管理平台,可以常态化摸清集团碳资产家底,有效提升集团碳资产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积极应对全国碳市场给集团生产经营带来的压力,并将碳管理贯穿于集团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四、 提升能力,加强碳管理专业培训与行业交流

以碳资产管理公司为核心,强化人才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建设培育碳技术与管理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型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制定碳减排专项培训计划,开展国家双碳政策与公司低碳战略、碳排放数据统计报送及核查、碳交易与碳资产管理、CCER项目开发及商务合作模式等方面培训。通过系统学习碳管理体系标准,掌握碳排放核算技术与碳资产管理方法,提升碳排放、碳交易、碳资产、碳中和、绿色金融的管理能力,全方位提升集团碳管理岗位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积极组织参与国家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和活动,加强与外部专业碳资产管理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拓展打造行业生态“朋友圈”。树立“排放有成本,减排有收益”意识,加强节能减碳技术成效分析、碳中和技术分析,为企业控排减排、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五、 盘活资产,积极参与碳交易实现碳资产增值

加强碳市场政策形势研究,及时分析集团整体配额盈缺,按照“先内部调剂,后对外交易”、“先CCER,后配额”的原则,制订交易策略和交易计划,明确交易对象、数量、价格、时间。由碳资产公司统一管理控排企业注册登记账户和交易账户,分解执行交易计划,落实分析、风控、交易岗位职责,开展碳配额和CCER交易、CCER配额置换等碳交易工作。当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影响交易策略预期目标时,保证及时调整交易策略。

开展碳金融创新,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开展碳资产抵押融资、碳资产回购融资、碳资产远期交易等碳金融业务,盘活碳资产经营,拓宽集团融资渠道,最大程度发挥集团碳资产规模化优势,有效降低碳资产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