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污染水平再度高升,环保部这样解释!
2019-08-23 14:07:38 - 行业资讯

随着环保督查组不断深入,强化督查,全国各地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截至6月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传输通道城市PM2.5浓度呈逐月下降趋势。但是据近期监测数据显示,发现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6月下旬后期到7月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此,环境保护部组织有关专家做出了解读。

原因1:桑拿天

随着6月的到来,京津冀区域出现了“桑拿天”。受此影响,污染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物不断积累上升。由于副热带高压中心在海上,京津冀区域东部、东南部受副热带高压脊区的控制和影响更明显,大气更为稳定,这也是近期该地区空气污染水平上升更为明显的一个因素。

原因2:机动车

除受“桑拿天”影响而形成的不利气象条件外,局地性质的机动车污染和传输性质的燃煤污染,是近期空气质量转差,尤其是PM2.5浓度偏高的主要因素。北京市由于机动车保有量大,从而导致机动车污染突出。从近期PM2.5的组分分析可以看出,与机动车污染紧密关联的硝酸盐在每天上午持续出现显著峰值,且在PM2.5的浓度中排第一位,占比达到20%左右。同时,工业源排放和货运交通队硝酸盐的贡献更大。从北京市观象台的风向频率分布分析,近期地面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区域污染传输在东部及东南传输通道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原因3:传输性燃煤污染

由于大气污染治理进程和能源结构的差异,北京市燃煤消耗量低,夏季各月SO2月均浓度低至5微克/立方米左右,但近期通过对PM2.5的组分分析得出,硫酸盐是第二高组分,占比达15%左右,仅次于硝酸盐。周边区域夏季燃煤消耗量仍很大,高温高湿弱风天气利于硫酸盐的生成,在传输的作用下,区域的燃煤污染以硫酸盐的形式影响到区域北部,特别是北京市。——内容节选自北京晨报 

注:硝酸盐——是一种日益增加且分布广泛的污染物质。平均燃烧1吨煤、1千升油可分别产生二氧化氮气体9公斤和13公斤,这些二氧化氮气体经降水淋溶后可形成硝酸盐降落到地面和水体中。如果将含有大量硝酸盐的饮用水、蔬菜、粮食、肉制品等食用,可使人直接中毒。

硫酸盐——硫酸盐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随着PM2.5污染程度上升,硫酸盐是PM2.5中相对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大气中的硫酸盐形成的气溶胶对材料有腐蚀破坏作用,危害动植物健康,而且可以起催化作用,加重硫酸雾毒性。人体在摄入大量硫酸盐后出现的最主要的生理反应是腹泻、脱水和肠胃道紊乱。

【国家环保工程技术中心温馨提醒】:从近期气候趋势预测情况来看,7月份上半月京津冀区域地面温度偏高,以偏南风为主,降水频率较低;下半月仍维持弱气压、高温少雨的总体特征。预计目前不利的大气污染扩散条件仍将持续,空气污染浓度较高,所以市民们尽量减少出行,所买的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