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兰州经验”是怎么炼成的?
2019-08-23 14:06:58 - 行业资讯

从“卫星都看不见的城市”到蓝天白云成常态,当初的老工业基地——甘肃兰州,近年来到底做了什么,才取得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环保在线带您看看,”兰州经验“是怎样的炼成的。

兰州,这座老工业基地,顶着“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太阳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甚至成了“卫星都看不见的城市”。长期以来,大气污染是兰州人民的一个重大“心肺之患”,也是外界认识兰州的一张“负名片”。

“基本上二三十米是看不清楚人的,整个城市轮廓都是灰蒙蒙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还记得2011年底履职甘肃第一天,就碰上一个严重雾霾。他说,两山夹一河的地理地貌,加之冬季处于静风状态,兰州的大气污染当时被认为是“难治之症”。

但从2012年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兰州市退出了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闯出了一条重污染城市的治霾新路子。从“黑兰州”到如今的“兰州蓝”,向全国各地分享“兰州经验”,兰州市如何一步步完成了蜕变?

2011年底,甘肃省委提出,将治污列为兰州第一民生工程。城区所有燃煤锅炉被“换血式”改造,1286台两年内全部“退役”,仅此一项,就削减二氧化碳479万吨。在进城道路上设19个卡点,24小时不间断检查,杜绝劣质煤进城。对城区3家热电厂和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采取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限浓度、限排放的“五限”措施。

2013年以来,兰州市累计对150名治污不力的干部进行了问责;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共对152家违法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罚金额722万元;2015年对包括央企、省企在内的54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媒体公开曝光和处罚.

2014年8月,环保部在兰州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座谈会,介绍推广“兰州经验”。在2015年的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兰州获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秘书处等机构联合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兰州市GDP仍然保持了高增速,产业结构的优化作了很大贡献。环境治理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之一,兰州也因此取得了发展和环保“双赢”。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举例兰州大气治理走过的路时他说,从来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企业。只有让那些污染的企业退出市场,才能给好的企业留出发展的空间。

减排、压煤、除尘、控车、绿化、严管、问责……实现“兰州蓝”靠的是“认真”二字,靠的是严格执法、管控和监督。在反观其他一些地方,讲起科学治污头头是道,说起执行斤斤计较。没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科学治污就只是纸上谈兵,甚至变成慢作为、不作为的托词。从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督察看,仍有排污企业顶风作案,一些地方等风来、靠投入、要项目的思想仍然存在。

中国环保在线认为,学习“兰州经验”,不能只学到皮毛,更应该学到其治理雾霾过程中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譬如日前在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同时,主城区内96条公交线路全面实施免费乘车服务,将17条线路末班车收车时间延至23时等,都表现出兰州的决心和态度。

治霾之策当然远不止“兰州办法”这一条。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也是目前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做法。然而,“千方百计”离不开撸起袖子,只有扎扎实实把要求落实到行动,才是破解治霾困局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