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病根下猛药 雾霾治理亟需“刮骨”之策
2019-08-23 14:06:57 - 行业资讯

2016年的治霾成果不容乐观,2017年不少人在雾霾中度过了元旦。有关雾霾的成因,各路专家众说纷纭;有关蓝天的期待,全国民众翘首以待。不得不说,就雾霾治理而言,这是一场波及全国、涉及全民的持久战。

2016年12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6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指出:2016年调查结果显示,有9个城市在雾霾治理满意度得分低于50分,其中郑州市得分最低,而石家庄、济南、北京等城市排名靠后,这与我国华北一带雾霾频发的现状是相吻合的,充分说明了该区域雾霾治理的难度和区域之间协同治理的必要性。除上述城市外,济南、成都、武汉、沈阳、太原排名也比较靠后。蓝皮书表示,当前雾霾治理的效果尚不明显,雾霾治理需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显出效果。

2017新年的钟声在雾霾中响起,窗外灰茫茫一片,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成为一种奢侈,蓝天白云成为珍稀品。不得不说,近年来,每到冬季,我国就进入了雾霾高发的季节,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频繁,雾霾的天数越来越长,长达一周大有家常便饭的趋势。

众所周知,中国的雾霾病是最近几年才发作的,但其病根却是从城市化、工业化的初期就埋下了。除气候原因外,雾霾是由污染物排放总量造成的,只要排放总量不能降到临界值以下,无论是人为控制哪类污染气体的排放,都阻挡不了雾霾的产生。当城市越来越大、楼房越来越高、人口越来越集中、汽车越来越多,工厂越建越快的时候,雾霾病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到了“晚期”。所有人们追逐并自认为值得骄傲的繁华,往往都是病根的所在。

经济结构是第一性的,环境是第二性的,所以经济结构决定了环境质量。经济结构转变之前,环境质量不会根本改善。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赵华林表示,就环保讲环保不会发生改变,真正是发展阶段的问题,洛杉矶和伦敦之前有雾霾,后来没了,因为结构变了,城市化、工业化基本结束了,特朗普要把制造业强力回归,预计真的制造业回归,环境质量一定会下降,这就是一个客观的事情。因此,能源问题就是环保问题,就是发展这个阶段道路的问题。

重新回到雾霾治理,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39.65亿吨,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一半,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达到64%,远高于30%的世界煤炭平均水平。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所以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煤炭消费量是制服雾霾的第一要务。

经济结构决定环境质量,这种理论显然是正确的。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的研究,环境改善的拐点发生在人均GDP8000美元左右,而2014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7500美元,听起来好像拐点近在眼前了,但是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有赖于一个国家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实际努力。

所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不是一句空话,真的是指导我们治理雾霾的治本之策。近年来中国关于环保的措施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全面。雾霾严重部分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吸入雾霾。显然,政府、企业和百姓要在这件事情上拧成一股绳,形成治理雾霾的合力,打一场治理雾霾的全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