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蓝天保卫战”生死局,气象部门贡献几何?
2019-08-23 14:15:44 - 行业资讯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在京签署两部门总体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紧紧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需求,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汇聚两部门科研资源,联合开展科研技术攻关,不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成果应用。


关注生态环境动态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双方自2017年达成深化合作共识后,开始联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部门的加入,极大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业务,大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新的贡献。下面我们来细数数气象部门加入后做出的贡献。

1、大气预测更加精准

2018年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冬季风强度弱,不利于冷空气扩散南下,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较去年冬季偏差;长三角降水可能偏多,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接近去年同期。”这是气象部门与生态环境部,对我国重点区域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进行联合会商。

进入秋冬季,因为大气扩散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面压力更大。气象部门用严谨科学的分析和研判预报,减轻治理压力。而这样带风速、气流等气象条件的空气质量预报图,小伙伴们可以在佳华科技研发的大气110”网站上查看到。


2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自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外公布后,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甘肃等多地陆续公布蓝天保卫战“作战计划”,立下治霾目标。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保卫战中,气象部门打响了第一炮。

在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中,气象部门发挥监测预报技术优势,建立了由卫星、雷达、地面气象站组成的天地空一体化的气象综合观测网络,以及覆盖全国的国、省、市、县四级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组建了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环境气象预报中心,为精准减排提供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服务。可以说,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支撑出现了。

3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新力量

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气象部门发挥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保障作用,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业务,成功发射我国首颗碳卫星并实现全球二氧化碳监测与数据共享。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严守工作,配合环保部门为京津冀及长江流域经济带等15个省(直辖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气象保障;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气候标志”等生态品牌发展;强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未来,这两部门将在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管理、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服务绿色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