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境状况年度公报:冬高夏低、南北差异显著!
2019-08-23 14:14:15 - 行业资讯

近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2017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对2017年全市环境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公报》显示,经过全市共同努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总体来看,全市空气质量稳中有进,持续改善,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全面下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全年累计启动空气重污染预警12次26天,其中蓝色预警5次5天,黄色预警4次6天,橙色预警3次15天。

从各项污染参数来看,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5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8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和84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0.0%、4.2%和8.7%;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值为2.1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4%;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值为1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


从空气达标天数来看,2017年空气质量优和良天数为226天,达标天数比例为62.1%,达标天数比上年增加28天,比2013年增加50天。2017年空气重污染,也就是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数为23天,发生率为6.3%,比上年减少16天,比2013年减少35天;在空气质量超标天中,以PM2.5、臭氧和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分别占54.3%,42%和3.6%。


除了总体情况以外,《公报》还针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特点进行了分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冬高夏低

从月际变化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体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PM2.5浓度1—2月高,之后呈现波动下降特征,3—8月、10—12月均为近五年来的最低月均浓度水平;PM10受气象条件及沙尘天气影响,波动性较大,1月、4—5月、9月浓度水平明显较高,其余浓度水平较低。


空气质量南北差异显著

从地域来看,全市空气质量南北差异显著,位于北部、西北部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好于其他区域。各区PM2.5年平均浓度范围在49—67微克/立方米,均未达到国家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范围在5—11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范围在27—52微克/立方米,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达到国家标准,其余区未达到国家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范围在71—105微克/立方米,均未达到国家标准。

生态环境 怀柔区状况最好

2017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级别为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7.8,比上年同期提高4.6%。其中,生物丰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略有增加,植被覆盖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保持稳定。从区域分布看,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状况好于其他区域,其中怀柔区生态环境状况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