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3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大气重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及时组织专家对本次污染过程的来源成因进行了分析,邀请攻关联合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王自发研究员对此次污染过程进行了解读。
1、区域总体污染特征
2018年3月2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经历了一次重污染过程。截止3月3日12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有12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日均值重度污染标准),其中石家庄市超过250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严重污染标准)。石家庄市PM2.5小时浓度在3日2时达到261微克/立方米,为区域内最高值;北京市PM2.5小时浓度在3日12时达到175微克/立方米。
2、气象条件分析
本次污染过程中,3日受偏东风影响,区域相对湿度升高。3月3日8时区域大部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属于高湿型污染过程。在高湿条件下,易发生颗粒物含水量的持续增长和二次组分(如硫酸盐、硝酸盐等)的转化生成。本次污染过程中京津冀区域北部和太行山沿线城市的静稳、高湿气象条件,与2月27-28日的污染过程特征类似。
从垂直扩散条件看,3月1日白天区域整体扩散条件较好。1日夜间开始至2日,区域整体边界层高度开始下降,扩散能力逐渐转差;截止3日8时,超过50%区域边界层高度低于500米,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北京地区探空资料分析显示,3日8时存在近地逆温,抑制了污染物垂直扩散。
3、污染成因分析
受不利气象条件及烟花燃放影响,元宵夜区域多个城市空气污染加重。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典型城市的雷达图可以看出,北京、石家庄和济南在2018年元宵夜均呈现SO2伴随PM2.5浓度快速升高的特征,表征了燃放烟花排放对当地空气污染的显著影响。
从北京市PM2.5组分在线观测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元宵夜PM2.5中的钾离子、硫酸根离子、镁离子和氯离子从2日20时开始出现显著增长,3日0时钾离子、硫酸根离子、镁离子和氯离子浓度达到峰值,并且和PM2.5浓度增长趋势呈很好的相关性。钾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是燃放烟花时“绚烂多彩”的原因,上述结果表明,燃放烟花对本次污染过程贡献显著,与上面的分析结论一致。
但北京市在与去年同期相比大气扩散条件明显偏差的情况下,2018年元宵夜间PM2.5小时浓度峰值为15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期浓度峰值下降34%,表明北京市烟花禁限放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污染削峰作用。
另外,从北京、石家庄和保定的元宵夜PM2.5站点浓度分布可以看出,周边郊县最先出现重度污染,随后向主城区扩展,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现象,与烟花爆竹燃放强度吻合度高,表明虽然城区烟花禁限放措施效果较显著,但城区空气质量仍受到郊县等周边地区烟花燃放的影响。
基于空气质量模拟的北京市PM2.5区域来源解析表明,3月1日下午起,由于受到西南风的影响,保定等西南通道城市的传输影响逐渐显现,并在2日凌晨叠加东南通道城市(沧州、廊坊等)的显著影响。3月2日下午,区域长距离传输(河北南部、山东、河南)的影响逐渐加大。而在3月3日凌晨至上午,受偏东风影响,廊坊、天津和唐山一线的影响快速增加,北京市PM2.5浓度显著升高。
针对本次区域性重污染过程,环境保护部已经提前向“2+26”城市发送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函,督促各地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减排措施,同时要求派驻“2+26”城市的强化督查和巡查工作组重点督察各地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各地应急响应措施基本都得到落实,有效减缓了重污染的发生发展、降低了浓度峰值。
4、污染形势预报
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同国家气象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相关专家研判,预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未来一周,前期扩散条件相对较好且中南部有区域性降水过程,区域整体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7日前后受局地污染辐合影响,预计京津冀中南部个别城市可能出现中度污染。北京市3月上旬到中旬初期,偏东风偏南风频率较高,湿度较大,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总体较为不利;4-6日,受较强冷高压系统作用,北京市地面偏北风,明显降温,扩散条件较有利,预计空气质量良好;7-8日,北京市近地面再次转为偏东风,湿度较大,扩散条件较不利,预计空气污染状况加重,可能出现轻度污染。
3月份为冬春季节交替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流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较大,具体大气污染形势有待临近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