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大数据对于普通大众,早已不是冷冰冰的概念,它已经开始融入和改变我们的生活。今年两会中,“大数据”同样是“热词”,目前中国人大网公开的代表建议中涉及“大数据”的已超过100条,内容涵盖医疗、打拐、农业及安全等许多领域。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力挺、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值得期待,大数据生活令人憧憬。
大数据+公安:被拐儿童易获救
拐卖儿童犯罪严重侵犯被拐卖儿童的人身权利,践踏公序良俗。公安部自2009年建立全国打拐DNA信息库,以方便被解救儿童比对找到亲生父母,但目前信息比对效果有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郑杰建议,完善全国统一的打拐DNA数据库;积极引入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被拐儿童的案件特征、儿童行为特征等规律,为打击犯罪提供新手段,并让获救被拐儿童尽快找到亲生父母。
大数据+企业:管理制造有支撑
大数据可为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提供有效支撑。但相较于消费和服务领域,工业领域大数据对重塑企业制造和管理特别是智能制造的驱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业大数据应用的技术、标准、产业,制定发展路径;设立国家工业大数据发展专项基金;实施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大数据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等等,以加快工业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生产:工农设备添智能
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已成发展趋势,农机工业需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通过农业装备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实现智能控制、多机物联、精准作业、产品决策等。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等6名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智能农机大数据应用规划,建立农机行业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我国 农业和农机大数据的协同管理和综合利用;加大对农机智能化技术发展和产品研发的政策支持等,开展智能农机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公益:扶贫开发更精准
为解决一些地方扶贫开发中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基层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了建档立卡。但基层往往以“小本本”方式记录,珍贵的一手资料不仅分散,信息还不完整、难以整合。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建议,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为数据基础,建立民政等多部门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将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开放,以便于专业机构作数据分析,以利于社会团体、企业等靶向帮扶,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水平。
大数据+政务:行政审批少跑路
12个办事大厅700多个窗口,宁夏银川市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新市民大厅运行半年即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约117万件,其中网上审批受理1.4万件,各项业务按时办结率达100%。
全国人大代表、银川市市长白尚成表示,如今,市民大厅50%的业务都可以在网上办理,让数据来回跑,不让人来回跑。简政放权结合“数据力”改变了“行政审批多头跑路”的历史。
大数据+医疗:慢性疾病早发觉
利用可穿戴式设备,结合大数据分析,进行连续性的医疗监测已成为可能。人们越来越希望提前知道自己身体潜在的隐患,提前启动医疗处置,避免形成慢性病。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王鸣建议,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多发慢性疾病,采取系统监测统计分析,构筑国家慢性病用户健康数据中心等,利用大数据预防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