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及大数据隐患
2013-07-02 13:52:08 - 行业资讯

近日,美国“棱镜门”事件成为大家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而随着当事人行踪的扑朔迷离和美国网络司令部愈涂愈黑的辩护,这一事件和所引发的讨论也在进一步升温中。

抛开政治及其它问题,这起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重要性和互联网时代福柯口中的“全景监狱”,而最为恐怖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隐私安全来切断我们和互联网的联系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把自己“画地为牢”了。云计算、大数据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信息化“标志”,如今每个行业都在为自己具备“大数据”能力而作出努力。一时间,似乎不说自己有“大数据”基因,或者正在做着“大数据”相关的事情,都觉得自己赶不上潮流了。但是最近被炒得如火如荼的“棱镜门”事件却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地拍在了“大数据”的“脸上”,让一直对“大数据” 趋之若鹜的公众对其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无法拒绝的“大数据”

对于广大互联网用户甚至一般的普通市民而言,要想完全与“大数据”绝缘似乎也没有办法。据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与肯尼思·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写道,Facebook在2012年拥有大约10亿用户,他们通过上千亿的朋友关系网相互连接,这个巨大的社交网络覆盖了大约10% 的全球人口,而在中国,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360等的互联网巨头,其对用户的大数据资源掌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互联网时代数据问题如此严峻,那么到了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我们的数据又将如何呢?众所周知,物联网时代所创造的数据将不会是互联网时代数据所能比拟的,物联网时代一辆汽车甚至一个冰箱都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都能依照自己系数的改变生成数据。那么这么多的数据存在,我们又如何保护它的安全和个人隐私呢?或许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这里借用爱因斯坦的著名理论来解释就是:“只有相对的自由,没有绝对的隐私”。

物联网产生大数据

以下内容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出席2013(第四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并以《物联网与大数据》为题作了主题报告。

物联网所需要感受的物件对象范围非常之宽,物联网收集数据,我们刚刚说虚拟东西也是物联网对象,我们看很多东西收集,如浏览器、搜索引擎、智能终端、游戏终端、GPS等,他通过大家日常网络留下痕迹和脚印获取大量的数据。

物联网产生大数据。美国人前几年医院一年产生500个数据,IMT1。4TB数据等各种的数据通过传感器产生,也有在网上直接产生的,我们现在处于大数据时代,物联网一分钟可以产生非常多的东西,苹果下载2万余次,一分钟会上传10万条新微博,全世界物联网上虚拟网络上,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与一般的大数据有不同的特点。物联网的数据是异构的、多样性的、非结构和有噪声的,更大的不同是它的高增长率。物联网的数据有明显的颗粒性,其数据通常带有时间、位置、环境和行为等信息。物联网数据可以说也是社交数据,但不是人与人的交往信息,而是物与物,物与人的社会合作信息。

物联网的混搭将使物联网的数据变得更有用,将物联网感知的数据与通过社会媒体获得的数据结合,也就是人跟机器的社会联网,将使决策更科学。

与隐私与法律有关的特殊性,谁是物联网数据的拥有者,通过物联网可以控制家用电器。

最后,大数据助力物联网,不仅仅是收集传感性的数据,实物跟虚拟物要结合起来。今天北京交通堵塞,但是并不知道堵塞原因,如果政府发布消息和市民微博发布消息结合起来就知道发生什么事,物联网要过滤,过滤要有一定模式。

在 “棱镜”项目曝光后,美国国家安全局宣称“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但是对于众多“被迫”加入“大数据”,或者并不愿意自己的“大数据”被别人随时查阅的用户而言,在这个不可逆转的“大数据”潮流下,似乎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需正确处理。或许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意识形态的不断进步,现在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在未来会变得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