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资源 逐步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2013-06-04 13:50:49 - 行业资讯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智慧城市建设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兴起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在于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其最终落点还在于对人民生活的改变。我国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

目前由于技术不成熟,很多企业和政府都称智慧城市的推进尚在理念阶段。但尽管如此,自年初智慧城市试点公布后,全国掀起一股智慧城市建设高潮,各省纷纷投资智慧产业。浙江省成立了智慧城市促进会,预计投资28.68亿元,计划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遍及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安居、智慧交通等领域。智慧交通方面,深圳计划在6月实现地铁全程WIFI信号覆盖,届时深圳将成为全球首个地铁内免费使用高速WIFI的城市,此举一旦成功,那么高速WIFI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地铁城市的覆盖,只是时间问题。这些智慧城市的建设尝试,无论对于市民个人,还是一些信息化相关的企业,都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CMIC研究认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尽管飞速发展,但仍属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近年来经济转型成为必然的趋势,十八大以后,通过信息化和城镇化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被提上日程。这是从素质城市向智慧城市过度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传感、云计算、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和它们彼此间的结合,“智慧城市”从技术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但另一方面,由于智慧城市囊括的内容太多,站在不同视点的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解读也有所不同,这些分歧主要表现在对技术应用、网络建设、智慧效果以及人的参与等不同观点的侧重上。在IBM《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等四方面。由此来看,任何单一的技术发展或是发展理念,都是对智慧城市认识的偏差,关键在于对各种技术、信息资源以及应用的融合,在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有效推动政府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中国有很多具体的、现实的问题,也有很多优势。如城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发展起点不一致,但新兴城市发展潜力巨大,信息化技术蒸蒸日上。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分批、分阶段进行。

第一批智慧城市类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将其作为试点城市推广,一则很容易将建设要点落到实处,二则示范效果极佳,可以积累不少建设经验。

第二批智慧城市如东莞、深圳,这些城市早期布局智能交通、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方面,信息化普及程度较高,已经有了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步基础,因此当地政府与电信运营商携手共建“智慧城市”。

第三批大多为二三线城市,数字化程度较低,发展较慢,部分打着智慧城市的旗号,其实名不符实。但它们的优势是前景明朗,发展潜力大。针对这类城市,可以继续加大力量投资建设。可以说,在4G网络来临的当下,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将朝怎样的方向前进,具体该如何落实,仍然值得深思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