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强: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2011-11-25 13:47:07 - 行业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苗露/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苗露/摄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产业的要求更高、方向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核心使命是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增长质量的引领、支撑和促进作用。根本要求就是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效率提升。”

——张晓强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宋阳报道

本届深圳高交会,是我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举行的首个高交会。高交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举办“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主题展览。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如何在“十二五”时期迸发更大的能量?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积极作用?这些正日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日前,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

记者:当前,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产业竞争格局加速调整;而我国也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您看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张晓强: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过程十分曲折和艰难。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加上日本地震海啸等因素冲击,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下行风险加大,更加凸显出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全球经济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并实现新的发展,必须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各国政策之间的协调,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但也应该看到,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有所不同,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以金融泡沫破裂为重要特征,因此,危机过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反思自身发展战略,普遍推行“再工业化”,期望通过重振高端制造业、扩大出口,解决经济增长、就业等一系列难题。特别是,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摆脱危机影响,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进步,依靠重大的科技创新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带动实现强劲、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对此,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很重视。美国于2009年和2011年两度发布《国家创新战略》,强调回归实体经济,确保美国在全球的研发优势及重点新兴产业的领先地位,此外还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将生物技术、健康医疗、清洁能源、纳米技术、先进制造、空间技术等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领域。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智慧增长、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增长”三大战略重点,确立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能减排、新能源、先进制造等优先发展领域,目标是通过高效使用资源和鼓励创新以实现经济更加健康、更加持续和更为绿色的发展。日本也发布了《新增长战略》,坚持科技立国和信息技术立国的策略,重点培育环保、能源、健康、旅游、信息技术等领域。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也采取重点赶超战略,立足本国优势和资源禀赋,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制定了专门规划,力争实现弯道超车,在新兴产业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稳妥地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但是也要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快解决。特别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十分繁重。高耗能产品生产增长仍然偏快,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应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扶有控”,关键还是要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作用,特别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为主题的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掌握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工作有哪些新的思路?

张晓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特别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纲要在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和多个章节对高技术产业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求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要求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下,实现信息化发展的深度融合。此外,纲要还首次将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作为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重要抓手,并在制造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等很多方面对做好高技术产业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体看,“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产业的要求更高、方向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核心使命是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增长质量的引领、支撑和促进作用。根本要求就是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效率提升。

落实纲要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高技术产业工作的定位,主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一是要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高技术产业“十二五”的中心任务,也是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一项中长期战略任务,必须抓出实效。要更加注重工作方式的拓展,增强各项工作的前瞻性和系统性,通过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及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等多种手段,增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二是要将构建内需驱动发展模式作为重要着力点。“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处在4000向1万美元进一步提升的阶段,城镇化率将突破50%,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迁,要抓住国内需求结构进一步升级和扩大的机遇,将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与保障和改善民生、节能环保和资源集约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兴服务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紧密结合,在主动服务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过程中拓展空间。三是要将强化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作为重要手段。要围绕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支撑平台建设,夯实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着力破解影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和遏制企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同时,要继续以深化应用为主线,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为目标,以政策创新和试点示范为抓手,构建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四是要将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高技术产业若想“撑得起”、“带得动”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下功夫研究和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要着眼于大环境、大趋势的转变,更加注重制度设计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记者: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有何进展?下一步将重点采取哪些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张晓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战略,提出现阶段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重点产业。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已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即将上报国务院审批后发布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系统、有序地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贯彻落实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各领域专项发展规划,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各领域重点发展方向和发展路线图,并加强宣传,引导企业和各地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制定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金融、人才、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推进医药、信息、电力、新能源等领域的改革,营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加大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要加大对创业投资基金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扶持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同时,要组织实施一批基础条件成熟的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市场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形成发展突破口,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发展。

——根据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结合各地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等特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示范基地建设,引领、辐射和带动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实现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记者: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是目前世界各国及跨国公司正在加快布局的重要领域。在您看来,我国在这一领域将实现怎样的发展?

张晓强: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各领域技术、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十分活跃,高技术对经济、社会、军事、政治的影响更深、更广、更直接,创新和变革正在积聚能量。

信息技术仍是引领经济社会进步的主要技术力量。软件、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的创新依然活跃,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不断涌现。特别是社交网络、微博、移动互联网等新业务的涌现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信息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网络新技术使谷歌、苹果等高技术公司搅动了竞争格局,催生出一批网络新贵,培育了一批新兴业态,推动了经济社会信息化。

物联网和云计算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对经济社会今后多个领域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进中,要紧紧抓住包括物联网和云计算这样一些重点领域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通过技术突破、国际交流,更好地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强试点示范,并逐步推广应用。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链接地址:http://www.ceh.com.cn:8080/epaper/ceh/20111115/T02/T02_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