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减排,任重道远 ——《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的解读
2023-11-10 02:26:49 - 行业资讯

2023年11月7日,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目标。《方案》是我国开展甲烷排放管理控制的顶层设计文件,也是我国在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过程中又一个里程碑。

一、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甲烷减排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其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6%。与二氧化碳相比,甲烷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更短,但吸附热量能力更强,产生的温室效应更强。根据2021年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在20年时间内,甲烷的全球增温潜势(GWP)高达二氧化碳的80.5-82.5倍。自工业革命以来,甲烷造成的升温高达0.5℃。根据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全球甲烷评估》研究报告,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通过努力可以在2030年前将全球甲烷年排放量在2020年水平基础上减少45%,相当于每年要减少1.8亿吨的排放量,此举将是实现《巴黎协定》1.5摄氏度大气温控目标最具经济性和合理性的措施之一。快速且全面的控制甲烷排放是短期内延缓气候变暖速率的有效手段,因此,甲烷减排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021年11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欧盟和美国联合发起签署《全球甲烷承诺》,并设定了“到2030年前将全球甲烷排放量在2020年的排放水平上至少削减30%减排目标”。除了欧盟和美国以外,还有英国、日本、巴西、加拿大等103个国家签署了该承诺,占全球经济总量的70%和人为源甲烷排放量的50%。中国虽未签署《全球甲烷承诺》,但与美国达成并发布的《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中,提出两国将加强在甲烷减排领域的国际合作。

2020年,欧盟委员会出台《欧盟甲烷减排战略》并于2021年12月发布了《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制定关于能源部门甲烷减排的条例和修订(欧盟)2019/942号条例的提案》,该提案明确了甲烷减排目标,并特别重视核查体系建设,明确提出开展第三方核查工作以提高报告数据的可信度。

2021年11月,美国政府对外发布了《美国烷减排行动计划》,同时美国环保局发布了《新建、重建和改建的排放源的性能标准以及现有排放源的排放指南: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气候审查》(征求意见稿)。《美国甲烷减排行动计划》是美国甲烷减排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美国第一个全面的甲烷减排战略,覆盖了油气、废弃煤矿、垃圾填埋、农业,以及工业和建筑等其他领域。

二、我国积极推进甲烷减排工作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甲烷排放量占全球比重为15.65%。其中,三大排放源分别为能源活动(45.57%)、农业活动(33.23%)及废弃物处理(18.27%)。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表示中国将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在一系列重要政策上“甲烷减排”出现的频率增加,实施甲烷减排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重点排放点源层面试点开展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等重点行业甲烷排放监测,并在区域层面探索大尺度区域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监测。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大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首次将控制甲烷排放写入五年规划。

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2021年11月,生态环境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从开展甲烷排放控制研究、推动出台中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等方面制定我国甲烷行动计划。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要加大油气田甲烷采收利用力度,推进化石能源减排,甲烷减排工作受到充分重视。

2022年11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时,提到中国控制甲烷排放的行动计划战略正在进入行政审批阶段,主要在三个领域采取措施,一是油气行业,二是农业畜牧业,三是垃圾废弃物。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即NDC,《巴黎协定》各缔约国都必须设定国家自主贡献方案,每五年更新一次)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并不包括甲烷,只是二氧化碳零排放,但是为了使全球减排目标早一点实现,中国提高了对甲烷减排力度,体现中国的力度和决心。

三、《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要点

《方案》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来推进甲烷减排工作,包括:(一)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二)推进能源领域甲烷排放控制;(三)推进农业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四)加强垃圾和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控制;(五)加强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六)加强技术创新和甲烷排放控制监管;(七)加快构建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八)加强全球甲烷治理与合作。

从整体来看,《方案》重视甲烷排放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并重点关注能源、农业及垃圾和污水处理三大领域。

能源活动甲烷减排对我国推动甲烷减排意义重大,特别是煤炭行业。煤炭开采是我国最大的甲烷逃逸排放源,但我国对煤炭行业甲烷的管控主要是出于安全生产考虑而开展的瓦斯防治工作。2008年发布的《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 GB21522-2008》,明确禁止地面煤层气以及高浓度瓦斯(甲烷体积分数≥30%)直接排放。2011年和2016年分别发布的《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和《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规定了我国境内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在油气勘探、开采、处理和储运等各个业务环节中火炬燃烧、工艺放空和逃逸排放以及回收利用等活动的甲烷核算方法。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提出甲烷体积浓度≥8%的抽采瓦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进行综合利用。由此,因为没有对于浓度低于8%的低浓度瓦斯的回收利用要求,这样的低浓度瓦斯成为重要的排放源。

农业活动的甲烷排放源主要为水稻种植、动物肠道发酵和畜禽粪便。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农业活动的甲烷减排工作。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生态农场为重点对象,探索稻田甲烷、农用地氧化亚氮、动物肠道甲烷、畜禽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减少排放为重点的低碳补偿政策。2022年6月,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部署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三个领域降低稻田甲烷排放、降低反刍动物肠道甲烷排放强度、减少畜禽粪污管理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等重点任务,并将稻田甲烷减排行动列为十大重大行动之一。

笔者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及甲烷减排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以下要点简要分析。

1. 《方案》是对国际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将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联酋迪拜举办,首次全球盘点(Global Stocktake)将是重点讨论的一个议题。按照计划,为期两年的盘点进程将在迪拜气候峰会期间画上句号。此次盘点通过收集信息,了解各方气候行动的进展并找出差距,从而评估《巴黎协定》的整体实施情况。COP28预计将就盘点结果以及未来气候行动的方向通过一项决议,其中可能包括各国政府的新承诺。

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环境与社会中心协调员克里斯·艾莱特(Chris Aylett)认为,中国将会在COP28面临新的压力,欧盟最近呼吁中国加入在2021年COP26格拉斯哥大会发起的《全球甲烷承诺》,美国则在呼吁中国为多边气候融资做出贡献。

我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在COP28召开前夕发布,呼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气候行动进展的关切。我国虽未签署《全球甲烷承诺》,但仍展现大国担当,积极履行《公约》及《巴黎协定》下相关国际义务。《方案》也会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2. 甲烷类项目有望尽快纳入CCER市场体系

《方案》提出“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甲烷利用和减排项目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从自愿减排碳市场看,在之前的CCER方法学中,关于甲烷减排的领域包括有《回收煤层气、煤矿瓦斯和通风瓦斯用于发电、动力、供热和/或通过火炬或无焰氧化分解》(CM-003-V02)、《在水稻栽培中通过调整供水管理实践来实现减少甲烷的排放》(CMS-017-V01)、《垃圾填埋气项目(第一版)》(CM-077-V01、CMS-022-V01)、《家庭/小农场农业活动甲烷回收》(CMS-026-V01)、《动物粪便管理系统甲烷回收》(CMS-021-V01)等,我国已备案的填埋气回收项目、沼气利用项目、煤层气发电项目甲烷减排量分别为2,090,725 t、2,170,087 t、4,022,018 t。2017年前我国通过自愿减排碳市场来推动甲烷减排已积累一定经验。

CCER市场重启后,虽暂时未公布甲烷利用和减排类项目的新方法学,随着《方案》的发布与落实,预计甲烷减排类项目将会尽快纳入到CCER市场体系中。甲烷减排相关的能源、农业及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领域的相关机构可以积极关注并跟进相关方法学发布进展。

3. 关注重点领域的MRV体系建设

《方案》中重点任务第一条明确指出“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对于后续的任务而言,都需要建立在保证甲烷排放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之上。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甲烷的数据编制以“核算为主,监测为辅”。通常来说,各国会在本地的甲烷排放源进行试点监测,用试点监测到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排放因子,再使用排放因子来核算出全国的甲烷排放总数据,这被称为“自下而上”的核算方法。“自上而下”的方法则是指在大范围内使用卫星、飞机、无人机或者车载的方式,对全国、产区、场站等面源进行甲烷监测。

2020年9月,油气甲烷伙伴关系(OGMP)已发布甲烷监测、报告和减排的框架《OGMP 2.0框架》,我国可以借鉴该框架研究制定甲烷排放的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以及甲烷减排成效跟踪评价体系,同时严格要求甲烷排放报告的数据质量。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经过2年的试点工作,选取火电、钢铁、石油气天然开采、煤炭开采、废弃物处理等五个行业开展试点,在试点行业共建成93台在线监测设备,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行业重点关注、废弃物处理行业重点关注甲烷排放监测。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表示将开展第二阶段试点工作,将扩大火电、钢铁等行业试点,预计在二阶段试点工作中,会逐渐与甲烷监测相结合。预计,甲烷监测推广将会成为行业常态化监管手段,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行业会被重点关注。

《方案》的发布是国家加大甲烷减排的重要信号。甲烷减排,虽任重道远,但大有可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