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热病毒扛不住了?
2020-03-09 16:50:19 - 行业资讯

近日,有“病毒猎手”之称的美国流行病学教授利普金(Lipkin)在接受杨澜专访时,再次谈到天气变暖对病毒的影响。当杨澜问到:病毒会随着气温上升而消亡吗?利普金指出,存在这种可能性。

记者记得,病毒消亡和温度上升的提法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及了。当年非典病毒作祟,也是在温暖的5月里忽然戛然而止。此时此刻,记者和许多人一样产生疑问:病毒的消失与气温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科学界会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带着心中的疑问,记者决定去文献和搜索引擎查证一下,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果不其然,在国外搜索引擎键入“病毒”和“温度”两个关键词后,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内容不少,已成为各国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外媒也报道了不少病毒与气温的研究。来来来,我们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美国  总统说“温度上去了,病毒就关闭了”

记者之前一直关注国内的疫情新闻,没注意到美国最近还挺“热闹”。

总统特朗普最近站在了美国舆论的风口浪尖,其论调成为美国专业人士讨论的焦点。2月10日,他在白宫与州长的会晤中说:“许多人认为,4月的高温一来,病毒就会消失不见了。”

特朗普对新冠肺炎的疫情态度乐观,在随后的访谈及记者采访时还不断强调,“到了4月天气热了,病毒就会奇迹般地消失了”。

很多人驳斥总统心态太乐观了,但美国媒体FactCheck发文提到,总统之言也并非无稽之谈,多少有些科学依据。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西林马尔(Linsey Marr)表示:“我们知道某些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会在温暖和中等湿度条件下,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

曾经研究过不同环境条件下病毒活性的马尔表示,天气转暖后,条件就不利于病毒的生存。

美国的几项研究还发现,绝对湿度也是一项关键因素。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Marc Lipsitch)解释说,绝对湿度实质上是空气中的水分含量。

“这种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在寒冷时总是很低,因为冷空气不能容纳太多的水,不然就会开始落下,从而使传播变得困难。”利普西奇说。

利普西奇在合著的一篇论文中提到,在季节性流感模型中他们发现,一旦绝对湿度下降,温带地区的流感往往开始爆发。

实验中,专家发现,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小鼠的体重会下降,体温也会较低,生存周期缩短。这些数据表明,湿度低的情况下,小鼠更易染上病毒。

除了环境因素和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某些季节性病毒还有可能是因为社会性因素而产生。例如,在小鼠身上的实验表明,吸入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削弱针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一些科学家还怀疑,冬季,较少的阳光会导致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

在一篇《流行性和非流行性流感的季节性:太阳辐射与维生素D的作用》的论文中提到,流感大多发生在温带地区的冬季。在高纬度地区,人类皮肤几乎不怎么合成维生素D,在热带地区,更多更充足的日照会使人会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导致该地区没有季节性流感。因此,低维生素D状态可能也是导致流感爆发的一种助推力。

回顾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疫情,利普西奇表示“天气可能有所帮助”,但由于“隔离接触和密集控制措施”,对这种爆发有所缓解。

利普西奇说,他正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分析。“分析似乎显示,在更炎热的夏季条件下,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一些引起普通感冒的人类冠状病毒的传播都有所减少。”但是,他随后补充,“这还不足以使得冠状病毒如总统所说‘奇迹般消失’。”

但流行病学家摩尔斯(Morse)却表示,加拿大第一次爆发的SARS疫情是在4月中旬被控制的,但是5月份下旬又出现了爆发。因此,不能严格地说SARS是单纯的季节性病毒。另一种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则是在墨西哥湾的高温国家中盛行,这表明MERS病毒对环境条件并不是特别敏感。

“我们还不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是季节性的,因为以前没有这种病毒的经验,SARSMERS不一定是很好的类比。”他说。

因此,摩尔斯认为,现在断定新型冠状病毒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消失,或许还为时尚早。

连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也表示:“导致流感或者轻度感冒的冠状病毒的确会在温暖的月份消退,因为这类病毒具有专家所说的‘季节性’,因此总统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是否相同,还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新加坡  病毒和温度虽有关系但对新冠病毒不可妄下结论

《国际财经时报》新加坡官网日前也对新型冠状病毒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中提到了一篇2017年发表在《PLOS》杂志上的一篇名为《流感病毒的传播取决于相对湿度和温度》论文,论文研究的,正是病毒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实验以豚鼠作为模型宿主,以分组实验的形式,将一只感染病毒的豚鼠与未感染的豚鼠放置在20%至80%的相对湿度下,5摄氏度、20摄氏度和30摄氏度的气温下进行了20个实验。

实验的结果表明,寒冷、干燥的条件有利于流感病毒的传播,在20%-35%的相对湿度下,对病毒的传播最为有利,而到了80%的湿度下则完全阻止了传播。而在5摄氏度的情况下,病毒传播的频率也高于20度,而在气温30摄氏度时,则未检测到传播。

温度低、湿度低,这是冬季的特征。病毒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易传播,是这次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

也就是说,病毒越冷越干燥,传播力就越强!

同时,该文还援引了另一项实验,源自一篇名为《温带和热带气候下季节性流感流行的环境预测因素》的论文。论文通过研究78个温带和热带地区流感的发生情况,结合当地的气候数据进行环境因素对病毒传播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温带地区的病毒传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冬季的低湿度条件会增加病毒的存活率,并使得病毒能够在宿主之间高效传播。

也就是说,温带地区冬天又冷又干,为传染病的病毒传播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条件。

此前接受《国家地理》采访时,利普金也曾表示,阳光可以帮助分解核酸,帮助消毒。但是新加坡媒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季节性依然持有比较谨慎的态度,文中指出,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有待深入。

毕竟,此病毒非彼病毒。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季节性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印度  国内高温让病毒无法扩散

我们再看看邻国印度。

Business Today印度网站近日刊文称,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在印度爆发,理由是印度的气温要比中国高,马上到来的夏季高温会让病毒失去活力。

网站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一份报告指出,SARSCOVP9(于2003年爆发的另一种传染病)的流行时间均始于12月,在12月达到高峰并下降。

文章认为,当年的非典病毒在2003年气温升高的5月消失,有关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与流感病毒、SARS相似,在中国5月份气温上升后会呈现下降趋势。

研究表明,普通的感冒病毒在6摄氏度时,要比20摄氏度和高湿度的地方存活时间长30倍。也有研究发现低温能够使SARS病毒存活的更久。

报道中还说,由于温度上升,印度将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因为印度一个月以来的最高气温将增长至36摄氏度左右。印度首都德里更将在314日创新最高温30度的记录,因此,新型冠状病毒不会在印度传播,待中国气温普遍回升后,也会出现下降趋势。

我国对病毒与气候研究出现进展

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放松

截止记者发稿前获悉,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医学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首个新型冠状病毒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发现当平均气温在8.72摄氏度时,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最适合传播。

目前的全球形势日益严峻,虽然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是在日韩、北美等地,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处于抬升趋势。我们在等待气温回升、天气转暖的同时,也要坚持自身疫情防控工作时刻不能放松。

虽然2020开年多舛,但相信在人类共同的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一定会得到遏制,而我们,除了寄希望于天气之外,更多的,是要在这次灾难过后吸取教训,深刻反思人类的行为。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编辑:乔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