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京,全国两会拉开帷幕。事关国计民生的生态环保工作,尤其是污染防治工作,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就在此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一份《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评估报告,引来人们的热议。
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导、国际和中国专家团队历时两年完成。报告中“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为其他遭受空气污染困扰的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振奋人心。对中国的生态治理速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姆苏亚在报告序言中更是给出了肯定的说法。在2013年至2017年的短短5年间,北京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约35%,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下降了25%。世界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城市或地区做到了这一点。
这不是中国大气治理成效第一次被世界认可。美媒曾报道空气质量监测网站AirVisual的一份最新报告,从2017年到2018年,曾是空气污染问题典型的中国,城市污染物平均浓度下降了12%,北京更是掉出了污染最严重城市排名的前百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北京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程度的排名,已从全球第40位后移至第187位……
这些吸引眼球的成绩,看得见的进步,取决于我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攻关。国家设立专项基金,启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搞透雾霾形成机理,找准病灶,对症下药。
取决于我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决心。在生态治理上,国家、政府、企业等可谓是下了很大功夫。发射高分五号卫星,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广泛运用物联网、无人机进行感知,形成覆盖天、空、山、水的全天候、全时空、全感知的全域环保一体化智能监控网络;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先导,建立“云链”结合的技术体系,打造“物联网云链平台”,率先服务于生态环境应用。正是国家的高度重视、区域的精诚合作、城市的点滴积累、企业的创新研发、百姓的全力配合,才使得中国“气质”持续优化。
更取决于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行动。从史上最严条例到史上最严执行,从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国十条”到立下控制雾霾军令状,这些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大区域、各个城市,都斩钉截铁向大气污染宣战。以北京为例,既在京津冀协同的大棋局内谋求治理之策,也发扬绣花精神,“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地去抠”。
诚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的那样,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集中展现中国智慧、中国速度的两会,以更“出乎意料”的生态治理成绩吸引更多的世界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