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盾2017” 专项行动效果明显
2019-08-23 14:12:29 - 行业资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精神,全面强化全国自然保护区监管,2017年7至12月,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中国科学院、海洋局等7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坚决查处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问题。

绿盾专项行动是7个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首次在全国联合开展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首次实现对44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全覆盖,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检查范围最广、查处问题最多、追查问责最严、整改力度最大的一次专项行动。绿盾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了自然保护区内采矿、采石、工矿企业和核心区、缓冲区内的旅游与水电开发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发挥了震慑、警示和教育作用。

绿盾专项行动调查处理了20800多个涉及自然保护区的问题线索,关停取缔企业2460多家,强制拆除590多万平方米建筑设施;已整改完成13100多个问题,整改完成率62.8%,其他问题的整改和生态恢复措施正在落实。各地已对1100多人进行追责问责,其中处理厅级干部60人、处级干部240多人。各地共废止与上位法不一致的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12部,修订51部,新制定颁布20多部,同时清理了一批部门政策文件。

环境保护部采用高分遥感影像、无人机、自然保护区移动监管APP等多种技术手段支持绿盾专项行动,分三批下达遥感问题清单,并及时搜集汇总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提供给巡查组或移交地方重点巡查督办。各省区按照要求认真编制实施工作方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各保护区自查和省级工作组现场抽查检查,建立了违法违规问题管理台账和整改销号制度,全面排查问题线索,严肃处理违法违规问题,及时进行整治修复。环境保护部等7部门联合组成10个巡查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130个自然保护区的1300余处点位进行实地巡查,在省、市、县和保护区层面召开近百场座谈会、汇报会,督促地方查处问题,加快问题整改。

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委利用报刊、网站及微博、微信等积极宣传报道绿盾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总结专项行动工作经验和做法。环境保护部还多次通过新闻发布会及时介绍专项行动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各地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方式,对绿盾专项行动、尤其是七部门联合巡查工作进行了及时宣传报道,许多地方设立了举报电话,一些地方在报纸和网站上设立了“绿盾专项行动专栏”,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

在两办通报和绿盾专项行动的有力督促及强大压力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生态保护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绝大多数地方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按照《两办通报》要求,亲力亲为抓涉及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和整改工作,不仅认真核查处理交办的问题(线索),还举一反三,进行深入全面检查,将绿盾专项行动排查范围扩大至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共自查出5000多个问题,进一步督促提高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七部门巡查发现,仍有少数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存在问题找客观原因多,分析主观因素少,一些地方省级对有关要求执行不到位,压力传到不足,部分违法违规问题查处不力,整改滞后,没有认真落实勘界立标责任,普遍存在边界不清、勘界不准、警示设施缺失等问题。

环境保护部正联合相关部委研究制定“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行动计划,采取压茬推进的方式,坚持连续开展几年专项行动,不断推动自然保护区执法监督深化、细化、实化,解决老问题,防止新问题,坚决遏制自然保护区受侵蚀和破坏的趋势,全面改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要着力摸清底数,对发现的问题盯住不放,建立台账,实行拉条挂账、整改销号。同时,要分清轻重缓急,先易后难,优先解决既能够解决又有震慑的问题,逐步破解老大难问题。要严肃追责问责,保持高压态势,将一些典型问题纳入中央环保督察,并通过信息公开、约谈曝光等手段督促整改,务求生态环境改善的实效。

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战略思想为指引,切实履行好综合监管职责,为自然保护区构筑绿色盾牌,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