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专项基金用到实处,“大气十条”收官年这些城市交出满意成绩单
2019-08-23 14:10:54 - 行业资讯

2017年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个城市收获了更多的蓝天,北京市和河北省均圆满完成了“大气十条”的任务目标。

“京60”变成了“京58”

监测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0.5%,较2013年的90微克/立方米下降32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35.5%,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下达的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

北京市环保局统计,2017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相比之前有了明显改善,全年优良天数为226天,比2016年增加28天;重污染日23天,比2016年减少16天。2017年全年,北京PM2.5有9个月月均浓度为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

此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的年均浓度同比均有改善,分别下降了70.4%、17.9%、22.2%,其中二氧化硫下降幅度最大,2017年年均浓度首次降低至个位数。

这一年,北京工程性减排措施力度空前。目前,北京城六区、南部平原地区和顺义区基本“无煤化”。截至2017年,北京市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0%以上;5年共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关停6家水泥厂,调整退出印刷、铸造、家具等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污染企业1992家,完成1.1万家上账“散乱污”企业分类清理整治。

北京市环保局介绍,2017年气象条件整体有利,北风频率较高,尤其第四季度,发生空气重污染过程仅4次,造成重污染日5天,明显低于前两年水平。持续的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加上有利的大气扩散条件,成就了2017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在河北省,2017年空气质量为5年来最好,PM2.5平均浓度下降39.8%。监测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70微克/立方米下降7.1%,比2013年108微克/立方米下降39.8%,超额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确定的较2013年下降25%的目标任务。

2017年,河北省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20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5.3%,较2013年增加73天。入冬以来,河北省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一直领跑全国。

这一年,戴了多年“污染大省”帽子的河北打出了标本兼治、主攻治本的“组合拳”: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降尘、控车、增绿等重点任务。气代煤、电代煤完成改造253.7万户,“禁煤区”基本实现散煤“清零”;淘汰燃煤锅炉3.6万台5.5万蒸吨,各市建成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现“清零”。压减炼钢产能2754万吨、炼铁2132万吨、水泥261.5万吨、玻璃500万重量箱、焦炭808.8万吨、煤炭1068万吨,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这一年,河北省全省港口停止接收公路运输集疏港煤炭,集中开展成品油市场和重型柴油车专项整治,传输通道城市加油站(点)全部供应国六车用汽柴油。整治改造“散乱污”企业38785家,整合搬迁898家,关停取缔68747家。同时,搬迁改造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44家,完成重点行业企业VOCs治理1737家。治理建筑工地5170个,完成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绿化255处。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太行山绿化等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41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76.4%。

截至目前,天津市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情况尚未对外公布。据天津市环保局微信公号“天津环保”介绍,仅入秋以来,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改善43%,重污染天数比上年同期下降57%。

财政百亿支持、院士支撑

2017年,“2+26”城市收获满满的幸福蓝天,除了“人努力,天帮忙”外,更离不开中央财政专项基金的支持和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承诺,国家将设立大气污染成因研究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治理雾霾更加有效。

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巡视员兼副司长尤艳馨介绍,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60亿元,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13个省(区、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保障燃煤锅炉整治、散煤替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等,其中60亿元专项用于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

尤艳馨介绍,“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72亿元,为改善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部此前介绍,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还带动了地方投入1000多亿元。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产业基金”有关要求,目前,财政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用市场化的方式支持包括环保产业在内的绿色产业发展。

去年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治理展开攻关。会议确定由环保部牵头,开展科技、中科院、农业、工信、气象、卫生、高校等多部门和单位协作的集中攻关,汇聚跨部门科研资源,组织优秀科研团队,聚焦重点、创新机制,形成业务统一平台。

同年9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宣告成立,10余位院士领衔,以“短、平、快”的方式和以需求为导向,直接服务环境管理。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第一副主任、攻关总体专家组组长郝吉明院士介绍,攻关工作要将四个方面的问题说清楚,包括源清单、源解析、传输通道和综合管控措施。开展大气污染机理研究和综合立体观测,尽快补齐动态精细化排放清单的行业和污染物缺项,制定重点行业强化管控技术方案,构建集重污染天气应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于一体的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持平台。

攻关联合中心的驻点研究不仅要制定“2+26”城市“一市一策”大气污染控制方案,还要及时开展重污染过程监测分析,为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提供有效支撑。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山东省德州市,攻关联合中心的驻点研究工作组与德州市政府建立了会商机制,每天下午由德州市环保局主持会商会议,已经形成了固定机制。

会商会上,相关专家分析空气质量、诊断污染成因、跟踪减排措施、预判污染来源,并形成成因专报。专报在下午6点前报送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领导小组办公室,专报给德州市市长和4位副市长,并抄送山东省环保厅、德州市环保局、德州市气象局。

德州市市长陈飞介绍,德州市政府已经和跟踪研究工作组形成默契,对于需要市政府支持和关注的内容,专报上都会使用加粗字体,一目了然。工作组在德州市开展源解析、源清单调查,排摸德州市主要大气污染问题,提出了“治尘”“限车”等措施建议。

今年1月3日,山东省环保厅发布的2017年全省空气质量情况显示,德州市摘得三项冠军,其中,“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全省增加天数最多的是德州市,同比增加58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改善幅度最大的是德州市,同比下降16.3%;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最大的是济宁市和德州市,为11.5%。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章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