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少了,光照足了 天津沙窝萝卜又变甜了
2019-08-23 14:10:19 - 行业资讯

“沙窝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曾经作为天津农业名牌产品,远销日本和东南亚的沙窝萝卜,因为雾霾,前些年销量减了不少,可今年不仅销量上来了,连售价也上来了。

12月12日,天津市西青区副区长王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前两年因为雾霾天气频发,光照不足,导致沙窝萝卜糖化不充分,口感下降,销路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今年入冬以来,蓝天白云多了起来,充足的光照,使得沙窝萝卜糖化更充足,味道更甜了,卖价则由1元/斤上涨到了3元/斤。

天儿之所以变好,与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力度加大有关。今年秋冬季以来,天津市通过平稳推进散煤“清零”、全力深化燃煤锅炉治理、突出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持续加强重点行业治理,全面治理“车油路港”、以及不断细化扬尘面源污染管控等措施,使得全市10月1日以来的PM2.5平均浓度改善了33.8%,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了60%。

“蓝天萝卜”

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途径天津口渴难耐,命人到农家讨水。农夫仓促之间没有带水,随手拔了地里的几个萝卜送给乾隆吃。皇帝吃完,不仅口渴顿消,而且周身通泰、神清气爽,一时间龙颜大悦。闻听此地地名为“小沙窝”,遂将萝卜命名为“沙窝萝卜”。

沙窝萝卜,又称“天津卫青萝卜”,是天津农业名牌产品,原产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它肉质翠绿、口感细腻、甜辣可口、水份充足,历来就有“沙窝萝卜赛鸭梨”的美誉。作为天津口岸独有的商品,一直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港澳等地。

前两年,王强发现,沙窝萝卜的品质有所下降,掰开之后里面有许多“白芯”,就像是糠了一样,不好吃了。

“沙窝萝卜比普通的萝卜贵,包装也好,以前有时候会买来送给亲戚朋友。口感差了以后,送人就不太合适了,自己也就好几年都没有买了。”他说。

听农户说,沙窝萝卜的生长需要光照,光照不足,萝卜的糖化也就不行,长出来的萝卜是白的,不好吃。糖化好的萝卜则是绿色的,味道也更甜美。

不过,今年以来,沙窝萝卜又恢复了早先的口感。11月底,王强陪同西青区区委书记下乡调研,到了辛口镇,习惯性地要看一看这里的沙窝萝卜。书记打开一个萝卜,发现今年长得特别好,味道也很甜,于是询问农业部门原因。他们说,这是因为今年的天气比较好,光照充足,使得萝卜糖化也比较好。

“本来是想表扬农口的,结果却表扬了环保口的同事。书记说,沙窝萝卜好吃了,中间也有环保部门大气治理的功劳。”王强说。

据了解,辛口镇目前有5000亩土地用来种植沙窝萝卜,亩产大约1万斤左右。全年以前价格大约是1元/斤,今年则上涨到3元/斤。以此计算,整个辛口镇今年沙窝萝卜的销售收入将增加约1亿元。

2017环境年

作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杨柳青年画的原产地,清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先生的故乡,西青区工业企业数量众多,过去管控不够严格,一定程度上给当地造成了污染。

王强表示,今年,西青区提高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将2017年确定为“环境年”,只要是对百姓生活造成影响的污染,全部不惜成本地对其进行治理。

“西青区政府特别拿出3亿元作为专项资金,不是用来干工程,而是用来处理那些临时发现的污染情况。一个原则是,多由政府主动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少让老百姓反映环境问题。如果百姓反映问题多了,就追究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他说。

例如,西青区今年投资15.6亿元,对3.7万户散煤用户进行了改造。本着“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主要通过电代煤方式解决了农村散煤燃烧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农村散煤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辛口镇一位村民徐明亮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们家原来是烧“土暖气”,每年冬天都要用掉大约一吨半的煤,按每吨煤1500元计算,一个冬天就是2250元。而且还“盯不到天亮”,每天黎明的时候就有点凉了。

现在区里出钱给他们免费安装了电锅炉,采取集中供热的方式,温度能保持在20多度,每平方米收费25元,他们家50多平米的面积一个冬天就是1250多元,比原来还便宜,而且“干净了”。

西青区的治污成效,也是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缩影。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杨勇告诉记者,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以来,天津市全力治污减排,采取的攻坚措施强度空前。

例如,按照“分类指导,一厂一策”的原则,天津市对全市18954家“散乱污”企业逐一进行了治理。9月30日以前,对列入关停取缔类的9081家企业全部实现了“两断三清”。

数据显示,10月1日-12月8日,天津市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了33.8%,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了60%。特别是11月份的PM2.5浓度下降到5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了49%,是“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马维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