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山如何将环保督察步入常态化
2019-08-23 14:08:20 - 行业资讯

近日,根据报道显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县迎来了今年立秋以来的第一场雪,飞舞的雪花给神州北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纱,美不胜收。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秋季第一场雪都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近年来,每当冬季降临,重污染空气也会随之而来。停产、车辆限行等一系列应急措施纷纷启动,引来不少市民吐槽“空气污染治理为何如此之难?应急措施为何只能‘削峰减速’,不能除断‘病根’”。事实上,大气污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发达国家用几十年才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在短短几年间就彻底完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为而治。

此前环保部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作出了“冬病夏治”的部署——冬季重污染,光靠污染来临时的应急减排措施远远不够,必须以全年的尺度加以系统规划治理,包括削减燃煤、治理超标排放机动车和散乱污企业等多种措施。

为此,北京房山区积极作为,联合国家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承建单位佳华科技,在2016年,为房山区布设了550个大气微观站、24个标准大气监测站,同时还建立了大气环境综合评价与预警系统、环境生态综合监测平台、环保综合业务系统和大气监测站高程分布三维展示系统,初步搭建起房山区环保局业务平台框架。


系统建成以后,迅速上线,为房山区的环境污染开始“把脉问诊”。房山区布设的这些“环保天眼”密集且高效,可以快速捕捉到污染源头,分析污染成因,再由网格员巡视检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让环境污染无处可遁。

“我们最担心环保督察组走后,一切又都恢复了原样。现在好了,有了‘环保天眼’,还把举报电话作为常设热线,我们有了身边的‘环保督察组’。”家住房山区的如是武大妈说到。

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房山区大气防治创造了“三项全市第一”:2017年6月,PM2.5平均浓度为37毫克/立方米,在北京市17个区县中名列第一;1-6月累计浓度较2016年同比下降13.9%,全市排名第一;较2013年同比下降43.3%,全市排名第一。

今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和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全市上下都在推进各项措施,全力将冬季污染之“病”,在夏秋季就斩断“病根”,力争让更多蓝天留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