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与电子警察,有望治愈环境数据造假“顽疾”
2019-08-23 14:07:26 - 行业资讯

4月5日,环保部启动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据反馈情况看,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擅自修改仪器参数,排污设备设施简陋,监控数据与实际排放情况不符等事件频发,企业监测数据作假问题突出。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对造假问题进行了归类,他认为,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一般分为三类,分别是采样环节造假(如在采样点周围洒水)、数据处理环节造假(如修改、删除数据)、分析仪器造假(如修改分析仪器的上、下限)。追本溯源,造假问题在于认识不到位、监管不到位、落实不到位。

地方环保部门、企业对环境造假认识不到位

环境造假“顽疾”,一直久治不愈,时时牵动着环保人士的心。个别的地方环保部门、企业却在使用造假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造假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一些地方环保部门,迫于考核压力,“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致使行政干预数据的行为屡有发生;一些政府部门,当环保和经济发展存在冲突的时候,出于政绩考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此之外,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小,企业家抱有侥幸心里,认为不一定能查处到自己,环保造假本身存在隐蔽性、瞬时性、流失性的特点,难取证,加之督查耗人、耗时、耗力等缺点,使造假有了可乘之机。

环保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仅会误导环境管理决策,贻误环境治理时机,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损害,而且会严重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所以,重拳打击环境数据造假被提上了日程。

最高制度、最强体系相配合,解决监督不到位问题

重拳打击,迫在眉睫;督查指令,急如星火。近年来,为了解决花样百出的造假问题,环保部出台了最高制度——被誉为“铁齿钢牙”的新环保法,向环境违法行为硬拳出击;构建了环保督察强力问责的最强体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也指出,会逐步构建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为主体,对地市环保督政为基础,专项督查和“回头看”为辅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督察工作体系。

新环保法的实施,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各地强力问责,地方环保管理体制改革等,为各地环境保护的严格执行带来有利契机,严力打击了造假行为。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经历有限,查处范围小,且是大材小用。在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京津冀小散乱污企业大概有56000家,强化督查这么多的精锐力量来对付这些小散乱污企业值不值?”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这是解决京津冀大气污染或者是说解决这次蓝天保卫战一个重要的手段,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我们要下大力气做的。”

这样的话语,无不表示出环保部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但如何才能更加省时、省力,杜绝“错了就改、改了再犯”的造假行为,成为环保部门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网格员+电子警察 ,解决环保执法“猫捉老鼠”的尴尬

一些环保专家认为,打击企业造假,仅靠环保督察力量有限,需加大企业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监督的力度,更需要和环保督察一样的“电子警察”。

在此立足点之上,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玮提出“环保大网格”概念,更有针对性的发现企业造假行为。组合布设全国大气背景站、标准站、超级站、小型站、微观站……结合立体监测、移动监测,建设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环境监控网络体系”,严格落实网格员的职能,有效地把压力向下传导。

除了网格员,“电子警察”是环保督查的另一个有力助手。李玮主任解释说,这个“电子警察”就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工程技术中心早在2007年就推出的全过程“环保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中心凭借对各类企业生产工艺的深度调研,做出14个行业净化设施和排污结果比对模型,对企业生产过程关键点进行监控,对企业生产用能、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测,可实现对污染单位的精细化监管,打造一企一档案。末端监测+过程监测,通过对末端监测数据与过程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研判,有效掌握重点污染单位的排污数据。

如某钢厂在生产时污染超标,为避免环保惩罚,对排污口监测设备做手脚,对附近的网络化监测设备周边做污染阻挡措施,以图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对过程监测数据、末端监测数据、企业用能情况的对比分析,很快就发现异常数据,揪出作假企业。

通过大网格的区域监测,和重点用能单位派驻的“电子警察,可有效遏制监测数据与实际不符、两本台账的情况出现,避免环保执法“猫捉老鼠”的尴尬,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时效性,“监的准,控的牢”,最大程度的管控造假。

“铁齿钢牙”新环保法的实施,配合环保督察强力问责,加之网格员+电子警察监管模式,“双剑合璧”,解决环境造假认识不到位、督察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或许也会治愈环境造假这个长久“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