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备受瞩目的《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广东版“土十条”)正式出台实施。至此,广东落实国家治气、治水、治土三大行动计划的“施工图”齐聚完成。方案有望在新时期成为广东土壤环境修复治理的强大靠山,助推三大战役的胜利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火箭式的速度增长起来,随之而来的是粗放式发展带来的污染和负溢出效应,土壤污染就是其中之一。土壤修复是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涉及土地防治、风险评估、修复活动和环境监管与再度投入使用,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土壤污染问题更为复杂,尤其珠三角地区,大量的工厂搬迁后留下的都是污染场地,若不进行恰当修复,对民众的健康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都有着严重影响。
在国务院颁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国家“土十条”)半年之后,广东省政府网站日前正式发布《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简称广东“土十条”)。这标志着广东落实国家治气、治水、治土三大行动计划“施工图”敲定。
据了解,广东“土十条”为未来30多年广东土壤污染治理拟定了“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土十条”把开展“土壤环境详查,查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放在第一条,并要求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18年底前,完成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方案要求,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构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库。2019年底前,韶关及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完成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掌握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其他地区于2020年底前完成。
此外,与国家“土十条”相比,广东的版本不仅增加了2018年的短期目标,对于重点监管行业也有不同侧重,并针对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和污染地块密集的特点,提出了部分城市开展污染地块环境监管试点等措施。此外还设置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具体目标,譬如,土壤污染防治的核心指标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90%和95%。
为确保这一目标,又提出“三备案,一公开”的土壤环境监管要求,即规定污染地块进入用地程序前需要开展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编制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进行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三个环节,相关报告或结果报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备案,其中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作为参与广东“土十条”编制的主要专家,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肖荣波博士表示,广东增加了2018年的短期目标,是因为广东前期在大力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积极开展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调查、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试点示范等方面已开展一系列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为延续现有“治土”工作,当前主要着力于是补短板和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能力建设。
与国家“土十条”提出的8个重点监管行业相比,广东方案少了石油开采这个行业,而根据地方产业及其污染特点,增加了5个行业,即:医药制造、铅酸蓄电池制造、废旧电子拆解、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方案对这些重点监管行业从土壤环境调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污染防治、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都作出了从严要求。
肖荣波指出,方案将施行污染土壤的全过程环境监管,调查评估、治理与修复方案、二次污染控制、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等环节均有明确要求,环环相扣,严格污染土壤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