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境也有前景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短板待补
2019-08-23 14:06:33 - 行业资讯

由于缺乏投入,无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垃圾直接露天抛撒,堆放在村内坑塘、闲置空地、村庄四周、地头路旁等,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的一道“风景”。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是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指数、深得民心的一件大事。

有困境也有前景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短板待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过去全民关注的城市垃圾处理问题通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村垃圾处理的问题比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更复杂、更庞大、更艰巨,农村垃圾处理不好甚至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建成。

农村垃圾处理已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

据九三学社贵州省委统计,目前在乡镇(村)垃圾处置遵循“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但地理、交通等条件造成治理的客观困难。即使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一些污水处理厂,造价近100万元一个,但受益人口只有100户左右。

“在农村,大部分群众没有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与自身的生活和发展密切相关。大家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的环保行为不能积极参与,主动履行责任和义务。”重庆市环保局一位干部说,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一些地方在生态环境治理中“重城市、轻农村”,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出现差距不断被拉大。

除此之外,我国农村垃圾管理和城市相比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包括垃圾成分、经济条件、管理模式、人员和技术支持、地理特性和收集成本等。

现如今,农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农村环境处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处理体系。到2020年,全国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处理。

农村垃圾处理的“方法论”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海云认为,农村垃圾处理是当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必须补上的“短板”。要解决农村垃圾顽疾,当前亟须从以下三方面发力:从问题导向思考,重点关注“城里来的垃圾”;农村垃圾收运模式要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经济承载实力相适应;适度集中焚烧发电处理是解决农村垃圾问题的必由之路。

需要指出的是,把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纳入重大民心工程,提到全社会层面来关心关注,务必有长期规划。建立垃圾处理专项资金保障长效机制,解决有人管事、无钱办事的问题同样至关重要。从法律层面建立约束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要把垃圾分类处理与农村改厕、改水、建设沼气结合起来。除了垃圾分类、填埋、焚烧处理方法以外,还可通过沼气池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带动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如果农村普及沼气池的话,生活垃圾中的残羹剩饭、菜根菜叶、人畜粪便得到有效处理。建设沼气池和厕所合二为一,沼液可用于浇果树、种菜或养鱼。多建沼气池不仅成为无害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而且沼液又是高效的有机肥,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农村垃圾处理的成功探索

近年来,有关农村垃圾处理的探索从未停歇,浙江金华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经验值得推广。

在浙江金华,垃圾经过分类之后,可腐烂的垃圾可以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料。这样的智慧来自民间,简单易行,农民扔垃圾的时候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想这个东西倒是不是可回收的了,而这样的分类方法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环境的整洁,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根据山区农村实际,采取源头简单分类减量、适度集中分片处理的模式,选择大石桥乡、河路口镇、小圩镇3个乡镇分片区开展就近就地处理试点。试点乡镇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实现即清即运即处理,不堆积、不积压、不产生垃圾渗滤液。同时,引进具有国家专利的生活垃圾热解炉技术。热解炉对垃圾分类要求不严格,垃圾简单分类后不混进建筑垃圾和泥土就能满足技术要求。每一台热解炉处理约1.3万人的生活垃圾,日处理生活垃圾3吨——13吨。

农村垃圾治理有困境,但也有前景。成功的经验表明:在政府主导下,以农村居民为主体,因地制宜,用循环经济的思路科学施策,农村垃圾治理问题就会得到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