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风暴孕育万亿契机 第三方监测站上风口
2019-08-23 14:05:22 - 行业资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污水、垃圾处理领域低价厮杀激烈,谁是环保产业下一个“蓝海”?是黑臭水体、海绵城市?还是土壤修复、污泥处理?

随着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继出台实施,尤其是2017年“大气十条”迎来终考,考核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权威直接关系治理成效的结果。日前,环境监测行业迎来顶层设计方案。根据方案,2016年底前,完成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事权上收;2017年起,逐步完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质控技术体系;2020年,全面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方案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全面建成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所有站点原始监测数据第一时间直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现“谁考核、谁监测”,保障用于评价、考核的数据不受行政干预。

方案还明确健全管理体系,建立国家与省级环保部门组成的两级质量管理模式,强化国家网运行管理,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加快提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技术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规范体系,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创新质控技术手段,完善自动监测数据采集和远程质控系统。

面对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实困境,方案针对大气、水、土壤分别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环境空气,2016年底完成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事权上收,建立气态污染物标准溯源体系和颗粒物比对监测体系;

地表水,2016年底,出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规范性技术文件,制订地表水手工和自动监测质量监督检查方案。2017年起,逐步完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质控技术体系,组织开展质量监督检查活动;

土壤环境,2016年确定土壤网点位布设方案,启动网络建设。2017年形成基本监测能力,建立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分析、数据审核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其后不断完善。此外,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全年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而这,无疑给环境监测检测行业带来新的机会。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或将突破900亿元,5年复合增速约为20%左右,有望成为新的“风口”。业界普遍认为,方案既是监测行业“十三五”期间社会投资的纲领性文件,又代表着环保部将环境监测提高到与大气、固废、水污染治理同等重要的地位,意义重大。

随着省以下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的推进,以及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的上收和第三方监测运营维护的逐步引入,能提供精准监测数据、技术研发实力强、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将最大化受益。与此同时,在此前召开的2016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赵笠钧就曾表示,中国现在大约有600多万个固定污染源,如果每个企业一年要花10万—20万元做检测,就是一万亿规模的市场。

更为利好的消息是,国家对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视程度将逐渐提升,引入第三方机构保障监测数据质量将成为趋势;同时环保机构体制改革将带来政府所辖环境监测站外包服务的市场需求,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将逐步释放行业内的并购机会,为民营第三方环境监测服务供应商提供发展机遇。

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短期来看,由于“大气十条”终期考核、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投资都将于2017年完成,大气、水环境监测设备投资未来两年的确定性较强。随着国家与省级监控两级监控体系的建设、第三方评估和质控手段的引入,拥有较多运营设施,能提供优质数据与污染物分析、溯源等技术的监测企业有望分享更多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