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态“十三五”规划落地 绿色发展雏形初具
2019-08-23 14:04:29 - 行业资讯

无论是监测手段的革新,还是监管标准的提高,在重庆市环保局看来,这些都是为了提高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在这一点上,未来,重庆市环保部门将通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日前,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并纳入,描绘了未来5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蓝图。

《规划》提出,到2020年,重庆市将基本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使绿色成为重庆发展的底色,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重庆市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促使重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届时,重庆市国土空间和生态格局将更加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

为实现以上目标,“十三五”期间,重庆市环保部门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继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做好“生态、生产、生活”3篇大文章。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在管控五大功能区域生态空间、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卯足干劲,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增强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联护联治破解治污难题,划生态红线优化发展空间

跨区域污染该如何解决?过去,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重庆市众多“一衣带水”的区县,位于渝西的潼南区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由于受上游输入性污染的影响,每年3月、4月气温开始回升时,流经潼南的琼江江面都会长出大片的浮萍、水葫芦等浮水植物。

为了防止这些植物顺流而下,对下游铜梁等地造成环境影响,潼南区每年都会组织清漂船对江面进行打捞,对防止水质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若要更有效改善水质,则需要上下游地区共同发力。

而这样的解决思路,正是《规划》中所“明文规定”的。

据悉,根据《规划》的具体要求,重庆市将探索建立渝东北、渝东南两个生态发展区与大都市区之间,以及流域上、下游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上下游地区商定跨界断面水质目标和核定补偿标准,并对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或流域实施区域限批、特别排放限值等政策。

除了对流域进行区域联护联治,重庆市还将针对跨区县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保护地,逐步完善跨区县生态保护协作机制,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在确定生态环境联护联治机制的同时,重庆市还将划定生态红线写入了《规划》,以红线为底线,为绿色发展留足空间。

“目前,重庆市的生态红线正在划定中。”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生态红线一旦完成划定,将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受保护区域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同时,对于红线区域内的违法建设活动以及毁林、捕猎、毁绿占绿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也将加大查处力度。

此外,为了营造出“城在景中,人在画中,满眼尽绿”的空间格局,重庆市还将加大对重点区域生态建设的倾斜力度,重点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并强化包括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在内的4个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

环保产业“借东风”

经过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可“变废为宝”成为生物柴油和沼气用于发电……今后,这样“稀奇”的新鲜事在重庆将会越来越多。

据悉,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油脂、丰富的有机物质以及生物质能,通过油水分离和高温厌氧消化等步骤,是可以实现资源再次利用的。通过餐厨垃圾最终实现发电,只是重庆环保产业发展中的“冰山一角”,随着《规划》的出台,将有益于重庆环保产业维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动力。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将大力支持环保龙头企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环保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3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并培育污水污泥处理设备制造、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品)制造、固体废弃物收运及处理设备制造等七大环保产业集群。

未来5年的时间里,借着《规划》“东风”,蓬勃发展的将不仅是重庆的环保企业和环保产业集群,在重庆万州、大渡口、荣昌等地还将建起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为吸引国内外节能环保企业、科研院所来渝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重庆市也正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道路,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何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简单的说,“节约”是通过减少使用量来控制总量消耗,“集约”则是通过提高使用率来实现总量控制,只有“节约集约”并重,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长远互利发展。

为了保护绿水青山,促进可持续发展,《规划》指出,重庆市将加强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并实施水资源管理、节约集约用地、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节能降耗行动计划,从而推进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向污染宣战,深入开展五大环保行动

企业排污表面无异常,实则可能暗藏“猫腻”。过去,这样的情况,一直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目前,重庆市的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排污在线监测,但一些中小企业还并未完善。受中小企业规模等条件影响,这些没有实现污染实时监测的工业企业,只好通过环境执法人员的主动出击来杜绝企业偷排。

但未来,这样的状况可能会有很大改善。

据悉,根据《规划》,重庆市将在5年内,启动实施“阳光排污口”工程,建立工业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和信息发布平台,并编制年度排污状况报告,向社会公开。

“‘阳光排污口’将织起一张看不见的环境保护监管网络,让侥幸心理没有机会,科学地丰富排污的监测手段。”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透露,随着全面实施信息公开,重庆市还将建立“红牌”、“黄牌”制度,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企业予以“黄牌”警示,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则予以“红牌”关停。

无论是监测手段的革新,还是监管标准的提高,在重庆市环保局看来,这些都是为了提高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在这一点上,未来,重庆市环保部门将通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具体来说,蓝天行动方面,为了让百姓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重庆市将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分类管理,其中,主城区2020年计划实现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庆市不仅要在2017年全面完成全市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和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治理,还将于2020年前完成1000蒸吨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实现全市各区县城区、工业园区基本淘汰燃煤锅炉。

碧水行动方面,未来5年,重庆将保障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水质不低于来水水质,争取到2020年,全市32条河流的42个国家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水体的比例提高到95%以上,其他河湖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水体比例提高到81%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环保局还把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建成区及周边水体黑臭现象作为优先任务,大力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河流及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现城市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全面改善城区河流生态状况。

绿地行动方面,在“土十条”和《规划》的双重背景下,目前,重庆市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估,并计划通过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和区域污染防治信息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到2020年,将完成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划定,完成老、重工业集中区域以及影响人居环境安全、饮用水安全等污染隐患突出的污染场地治理修复。

田园行动方面,“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将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力争到2018年,90%农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宁静行动方面,重庆市则将从源头预防和治理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实施系列整治行动,努力消除一直居高不下的噪声污染投诉。

“五大环保行动的深入实施,不仅是《规划》的具体要求,更是重庆市重点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细节体现。”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五大环保行动的开展,将在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为全市人民描绘出一幅天蓝水碧、葱郁恬静的美好画卷。

推行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管,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而要达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忽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作为一项社会工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重庆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引领与导航。按照《规划》,未来5年,重庆市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化水平和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首先,从完善法治体系角度上来说,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形成地方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础上,实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的垂直管理制度,被重庆市看作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点。

要改善环境质量,就得从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入手,只有解决了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标本兼治地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或将成为推动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更上层楼的新动力。

其次,从健全市场机制的角度来说,“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并继续发挥资源和环境交易所、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三大平台优势,大力推行PPP模式。

当然,有市场参与的地方,就少不了政府监管。在这一点上,重庆市将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落实用途管制,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在排污许可、实时在线环境监控和严格环境准入等方面做到“一把尺量到底”。

最后,从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上来看,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重庆市还将整合环保、国土房管、城乡建设等部门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同时,还将通过探索生态环境智能化监控和建设生态环保云,提高环境执法监察能力。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不仅是《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让人民群众享有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重庆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