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 智慧城市落地的第一步
2019-08-23 14:04:05 - 行业资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变成了端与云的关系,一个app连接了用户与商家,商家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全部交互产生的大数据都被记录在云服务器上,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用户量的app,则产生更多的大数据。而在iot时代到来之后,从智能硬件到各种设备都开始接入互联网,通过可穿戴装备、智能出行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办公设备、智能制造设备等,人们的各种行为被不断的转化成数据存储到云上。

正是这样,人类所居住的城市也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让人们的出行、购物、居家、办公、就医等行为也都变成了一系列的数据。因此,人类与各种设备的数据构成了城市数据,也就意味着城市就变成了信息化、数字化一般的存在,那么,城市的各种机能都将变的更加可控,诸如交通拥堵等情况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适时调控。那么,这个数据城市如何去管控?没错,就像神经网络一样,它需要一个“中枢”来控制,阿里所发布的城市大脑正是这样一个中枢。

在阿里的iot思维逻辑中,城市数据大脑可以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神经网络”,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

这个理念,正是智慧交通的具体表现。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高新it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提供实时交通数据下的交通信息服务。智慧交通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应用需求,包括交通实时监控、公共车辆管理、旅行信息服务、车辆辅助控制等,这些应用需要基于海量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分析而得以实现。

因此,数据是智慧交通的基础和命脉智慧。其中,位置信息、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排队长度、行程时间、区间速度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交通数据。智慧交通,大量使用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交通的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是其主要特点。

那么,阿里的城市数据大脑到底是什么呢?按照官方解释,阿里城市大脑可以结合手机地图、道路线圈记录的车辆行驶速度和数量,公交车、出租车等运行数据,城市大脑即可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城市中构建算法模型。而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迭代优化,计算出更多的优化方案:譬如,每个路口红绿灯设置为多长时间通行效率最高?哪些路口应该禁止左转?公交车辆和线路如何调度更为合理?道路修建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看不懂以上定义,这里可以描述一个简单场景帮你理解:在杭州的某个十字路口,南北街道车水马龙,但东西方向车道上只有寥寥数量车。这时候,交通信号灯就如是活的一般,自动延长了南北方向绿灯的时间,东西方向则暂时保持红灯,这样整个路口就不会出现大堵车的情况。最神奇之处在于,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类似场景,就是阿里城市大脑当前在做的事情。

当然,要想凭借城市大脑彻底解决交通拥堵让使交通竟然有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前面说过,智慧交通要解决交通实时监控、公共车辆管理、旅行信息服务、车辆辅助控制等四个方面的应用需求。目前城市大脑只做到了交通实时监控这个应用,可想而知,如果将其他三个应用也做好,对于城市交通出行效率的提升,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说:“这些视频如果由交警三班倒地去看,需要15万个交警,通过算法,城市大脑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这些视频都看完,数清楚有多少辆车往哪个方向走了。”据称,阿里云et的视频识别算法,使城市大脑能够感知复杂道路下车辆的运行轨迹,准确率可达99%以上。

事实上,在2016年9月,城市大脑交通模块已经在萧山区市心路投入使用。初步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它已表明城市大脑能够真正能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随着更多功能的完善,交通拥堵的情况肯定还会有更大程度的改善。

看起来,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城市大脑”的推出以及在交通领域的简单应用,是智慧城市项目及人工智能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得技术真正能够服务社会。大家之前停留在谈技术应用的层面而无法体会,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确确实实应用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除了谷歌的alpha狗与李世石的围棋大战,还没有任何时候让我们感觉人工智能距离我们如此之近。

阿里城市大脑的发布,让各城市的智慧交通以及智慧城市计划,在具体推进执行层面上又多了一个选择。相信,接下来会出现更多的城市大脑。阿里的首个杭州大脑,也就此成为智慧城市落地并具体执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