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5…..1,随着倒计时,人们看到马拉卡纳体育场的舞台上,演员抖动金色纸张逐渐形成“波浪”,北京时间今日约7时,巴西里约奥运开幕式终于来了。
70年前,斯蒂芬·茨威格在《巴西:未来之国》中预言,这个国度“注定会在世界的未来发展中成为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当地时间8月5日20时,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马拉卡那体育场开幕。
就像巴西成为世界强国的道路一样,有120年历史的现代奥运会首次踏上南美大陆的历程充满坎坷。在7年前的巴塞罗那高举双手发表获胜演说的时刻,时任总统卢拉并未想到几年后的巴西会陷入政治经济的螺旋危机;卢拉本人因涉嫌腐败被捕、而其“钦定”继承人罗塞夫被巴西国会弹劾;其付出了巨大心血推动的奥运盛会将由反对党领袖、目前的巴西代总统特梅尔主持。
但在奥运开幕前一天,8月4日晚间的最后一个公共可以参与的圣火庆祝点,里约市中心的PracaMaua广场上,仍然是人头涌动,上千人前往观看圣火的最后一幕,大屏幕上连续播放的仍然是卢拉申奥成功后的身影。“一个新世界。”这是本届里约奥运会的标语。“我们需要奥运开幕式来一扫巴西的衰退。”里约奥运会知名导演梅雷莱斯操刀开幕式,他执导的《上帝之城》曾横扫本土票房冠军和四项奥斯卡提名。
这是一片广袤富饶的发展热土,这里孕育了风靡全球的“巴萨诺瓦”音乐,也有享誉世界的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贝利、罗纳尔多们的艺术足球,超级名模吉赛尔·邦辰的美丽优雅,桑巴狂欢的魅力激情,巴西战舞的刚柔并济……在“神奇之城”里约集中展现,为本届奥运会烙上鲜明的巴西印记。
简洁不失桑巴热情
当热情的观众坐满全场,当全球的运动员齐聚一堂,当灯光与烟火将天空映衬得分外迷人,友爱与欢聚,总让人身心俱醉,而随着圣火在马拉卡纳体育场燃起,里约奥运如期而至。北京时间昨日7时,第三十一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南美洲大陆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里约的开幕式用桑巴热舞、生命猜想以及纸鼓奏乐等方式表现了东道主巴西讨巧、节俭却又不失热情的风格。而在两个小时的运动员入场式后,巴西田径名将利马点燃了奥运圣火。
尽管此前外媒纷纷爆料,由于财政问题,里约奥运会开幕式预算仅为伦敦奥运会的1/12,但没有宏大场面的开幕式文艺表演却率先在世界面前博得了“讨巧”的彩头。开幕式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他的作品《上帝之城》曾获2004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是巴西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虽然讲述的是贫民窟的灰暗故事,但镜头却阳光诗意,在他的执导下,此次开幕式给全球观众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巴西。里约热内卢选择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合作伙伴创造了这场巴西盛宴,全球观看人数多达30亿。
在整个文艺表演过程中,东道主用自己的视角和方式演绎属于本国的“独家记忆”。关怀全球气候变暖的朗诵则体现了里约独具匠心的人文关怀。除了蕴涵深意的表演,两位重量级表演嘉宾的人气丝毫不输给体育巨星。在开场演奏巴西国歌环节,巴西国宝级歌手达维奥拉用吉他演奏巴西国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首次出现吉他弹奏国歌的景象。
而在入场式结束后,奥运五环在道具“保温箱”中生根发芽,并生长出枝叶繁茂的绿色五环,再次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注意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这也是首次出现绿色五环的创意。满满的绿色也正契合开幕式倡导环保的主题,而马拉卡纳体育场上空再次升腾起红色的焰火,同样拼出了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共同的星球 绿色的五环
曲终人散,一个男孩孤独地站在舞台上。他想在无数毫无色彩的建筑物形成的枯燥风景中找寻出路。大屏幕上的图像呈现的是过去14个月里破纪录的高温连续出现,极地冰川在过去40年融化……这些无不在提醒人们,温室气体排放如同给地球加了一条毯子,干旱、洪水和热浪随之而来。
一粒娇嫩的种子冲破土壤发芽的情景吸引了小男孩。巴西舞台剧演员费尔南达·蒙特内格鲁和英国演员、奥斯卡“影后”朱迪·丹奇,朗诵着巴西诗人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的诗篇。“一朵花,尽管还有些黯淡,在躲避警察,穿透沥青。请你们安静下来,停下手里的生意,我确信一朵花正当街绽放。”
人类并非失去了一切,大自然告诉人们,树木是最好的固碳方式。参赛运动员在开幕式都收到了巴西树木的种子和土壤,两年之后,这些种子会在里约城北的德奥多鲁“激进”公园形成运动员森林,这将是奥运留给里约的又一份遗产。
“我们站在这里准备创造历史,一个由运动员、志愿者、公众和年轻人创造的历史,”里约奥组委主席努兹曼在致辞中说,“奥运梦想现在变成美好的现实,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就在这里,就在此刻,巴西里约展开双臂欢迎世界。”
当巴西代总统特梅尔宣布奥运会开幕之后,12所里约桑巴舞校列队入场,引领大家进入每年一度的狂欢节。在全场的大合唱中,狂欢渐渐接近尾声,而里约奥运会大幕却刚刚揭开。歌声中,焰火下,在南美洲举办的首届奥运会从巴西走向世界。
打造“碳中和”奥运会
不难发现,“奥运会”与“碳排放”,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相互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最近几届奥运会东道主都对赛事期间碳排放的问题十分重视,即将举行的里约奥运会也不例外,里约奥组委将力争实现“碳中和”。
据巴西《圣保罗报》报道,作为举世关注的顶级体育赛事,奥运会期间将有包括运动员、嘉宾、记者、服务人员和观众等在内的数十万人前来里约,奥组委估计举办这届奥运会大概需要560万吨燃料,相当于290万吨碳排放量。不过,奥组委表示有信心减少碳排放量,并且已经出台多项举措。
除了鼓励观众和游客等使用公共交通前往观赛,里约奥组委还将场内销售和食用的食品包装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用生物柴油为发电机提供动能,改进通风系统减少空调使用率,以此降低碳排放量。此外,在奥运区域内,所有垃圾将进行回收处理。为了分类并回收比赛场馆及奥运村内的垃圾,里约奥运将会有偿招募约300名废品回收工。被收集的废物垃圾会派送给回收商的合作伙伴们。
为了实现“碳中和”,里约奥组委甚至一度计划建造一片拥有百万株原生树木的人工林。但是,受制于场地和预算问题,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被迫搁浅。奥组委转而通过购买碳排放牌照的办法,来解决奥运会期间将产生的污染问题,其中大约60%的费用将由奥组委合作伙伴陶氏化学公司支付,剩余费用由里约州政府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