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一台可以联网的可乐售贩机拉开了物联网应用的大幕。25年后,能够联网的食品售贩机已遍布地铁、写字楼。然而,人们探索了25年的物联网,却没能让售贩机的应用和过去迥然不同。
在这25年里,人们满怀对物联世界的种种憧憬,为物联网设计出了各种特殊的用途,甚至让传感器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里所描述的那个物物相连的世界却并没有在20年后如期而至。
为什么物联网还没有成为“下一个大事件”
当越来越多智能可穿戴设备面市,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特定行业,而是扩展到了人类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时候,人们对物物互联的畅想,已经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需要。但现实却是,互联网技术和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只是更多可以连入互联网的设备,而非物联网应用的跨越式变革。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面前,物联网依旧在不温不火中发展,并没有成为整个ICT产业的“下一个大事件”。
挡在物联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道鸿沟来自网络。
可以看到,物物互联之所以能创造物联网应用的无限可能,是因为它不再局限于感知物体、联接物体,而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联接,充分发挥了物联网应用的想象力。这也决定了,物联网应用要创造出万物互联式的无限可能,它所需要的网络必然不会再是传感网络与互联网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全联接能力的网络。除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联接,它还要承载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要满足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实现不同行业的协同,为不同的对象建立联接的标准。而基于“互联”需求的网络,显然还远远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自然会束缚住物联网应用的多元化发展。这意味着,现有网络势必要在技术上有巨大的突破,才可能让物联网逐渐接近全联接世界的理想。
对于网络,物联网应用所带来的挑战到底是什么呢?当下,我们所看到的问题是:首先是实时性。过去,基于人与人“互联”需求的网络对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并不高,但现在是海量物品需要连入网络,它们需要随时通过数据的交互,从而实现对现实世界做出反应。此外,物与物联接所形成的网络节点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也是传统互联网从未考虑过的问题,对巨量节点的通讯以及管理,都需要有一种标准实现更为丰富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同时,网络不再是部署在恒温恒湿的数据中心机房里,物联的网络将会暴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各种类型的传感终端的接入方式,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改变为何会从“敏捷”开始
物联网延伸了网络的感知能力,扩展了信息和数据的来源,而若要在基于成千上万的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个就离不开数据中心。要发挥物联对企业核心价值,拥有一个智慧的数据中心也是必要条件之一。
来源:http://www.iot101.com/news/2015-05-22/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