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谨防产业空心化
2015-04-09 13:57:53 - 行业资讯

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无人机,从照顾病人的护士机器人到运送行李的酒店机器人,从居家服务机器人到工业机器人,全球的智能机器人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和全球慢慢热起来的智能机器人相比,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似乎发展得更为“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超过3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从未来的市场需求和未来的应用空间来看,30个园区也并不多,但是从这些园区低水平组装和同质化的发展趋势来看,30多个产业园区,已经开始呈现过剩的态势,用专家的话说“已经像光伏产业一样,开始过剩了。”中国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应该以应用为驱动,走差异化的道路,形成特色产业,而不要沦为国外的元器件的“组装车间”。

智能机器人有很广阔的应用市场,从航空航天到汽车,从医疗到家居服务,从工业到海洋工程,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智能机器人还主要集中在“机器替代人”的工业领域,而且还是第一代机器人。应该说发展智能机器人以工业机器人为切入点并没有错,工业机器人量大面广,中国的工业正在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可以加速工业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生产,有很多好处。但就像每一次产业热潮来临一样,中国的产业发展很容易一哄而上,而且大家都喜欢做“大而全”的同样的事,喜欢做整机。事实上,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有很多关键技术,包括了控制器系统、伺服电机、减速机等,整机组装往往是价值链的最后环节,机器人产业最关键的器件,我们不掌握,最后我们大力发展起来的产业就有可能像当年的PC产业、彩电产业、手机行业一样,虽然我们是最大的生产制造国,但是我们是“空心”产业,最后的话语权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

要推动中国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走向高端化、走向多元化,其中有几个关键词是要特别强调的。其一是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能机器人,应该说前面提及的控制器系统、伺服电机、减速机等是关键的技术,而事实上最为核心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当我们把机器人“全部肢体”武装起来,如果没有一个“智能、智慧”的大脑,那么我们造出来机器人只能是“机器替代人”的蓝领机器人。但事实上,美国、德国、日本等都已经在着眼发展下一代的机器人,无论是其智能化还是服务化的程度都远远比我们现在做得高得多。不久前,百度的李彦宏在两会提案提及,建议中国应该设立“中国大脑”计划,重点研究包括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预测、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飞机、军事和民用机器人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然后一向比较低调的李彦宏还跑到电视台参加“最强大脑”的电视节目,目的也是希望能够从更大、更普遍的维度唤起万众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美国一直积极地推动人工智能的技术的发展,早在很多年前,IBM就研发出了能够与人下棋的“深蓝”,几年前又研发出了可以参加电视知识竞赛的“沃森”等。目前在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欧美都在下大力、下大赌注。如果我们想真正发展智能机器人,这个维度不可忽略。

其二是应用推动。从目前来看,智能机器人有非常多有“刚需”的行业,从身体检查的健康领域,到危险品生产的工厂,到人体无法承受的深海作业等等,这些领域都有非常多对机器人的需求,还有很多专用的、细分的领域等待去挖掘,中国发展智能机器人,不能只在别人都看得见、甚至是放弃了的“窄道”做重复布局。

在机器人领域不要沦为其他国家的分销商

普遍认为中国人口红利将很快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机器换人,方向是没有错。但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必须要机器换人,甚至有的行业机器换人还不及使用工人的经济效益更好。所以当我们要推动机器换人的时候,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是否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是否能够提升产品品质?是否能够形成新的工艺?

工业机器人是值得政府引导来发展的一个领域。从目前已经上马的机器人项目来看,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做组装和集成,做机器人整机。但关键元器件,关键部件、技术是依靠进口。对于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我们需要引导大家去做自己专长的东西,千万别到最后沦落为其他国家的元器件分销公司。事实上我们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时是需要系统思路的。

机器人产业开始出现过剩趋势

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初步统计国内已经有超过30个机器人的产业园区,开始有过剩的趋势。

从目前来看,国内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还主要集中于“机器换人”的替代的第一代机器人的维度。但我们从日本、美国来看,这些国家已经开始着眼下一代机器人的研发,利用云计算、利用人工智能,向更侧重互联、侧重服务等的机器人方向来推进。如果我们还不调整发展方向,有可能与国外的距离会越拉越大。

从产业政策的引导上看,不仅仅要着眼于机器人本体本身,还应该引导产业、资本向机器人关键器件的开发商。从机器人的价值来看,其关键器件:控制器系统、伺服电机、减速机等就占据了机器人成本的60%甚至是70%的成本,这是我们的产业弱项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机器人产业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已经能够做出来的产品上,加强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需要在发展下一代产品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机器人的应用需要集成商,需要二次开发。目前国内的集成商更熟悉国外的产品,对国内的机器人缺乏了解。

从应用的角度看,也不一定要盯着汽车和电子行业,这些行业供需已经形成比较紧密的关系,需要拓展和深耕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

现在对机器人的关注领域还比较狭隘

事实上智能机器人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从重达几吨重的自动搬运的小车到进入人体进行检查的小机器人,从无人飞机到水下作业的自动智能设备等都是智能机器人。目前我们对智能机器人的关注领域还相对狭隘,而且对于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的研发也缺乏对关键技术的关注。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机器人领域最为领先的是日本,然后是美国、德国,中国的机器人还主要集中于低端,智能化程度并不太高,大量低层次的重复和同质化,甚至已经开始呈现类似光伏产业一样的过剩的趋势。机器人的发展需要以应用来驱动,以需求来带动研发,深挖更多细分的需求。

来源:http://www.iot101.com/news/2015-04-09/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