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保护西藏神山圣湖 “智慧湖泊”雏形初显
2016-04-13 15:14:46 - 媒体报道

西藏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之一。为加强此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智慧湖泊”,太原佳华科技工业园的技术人员几次奔赴青藏高原。

1 全球变暖湖面渐增

纳木错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长70多公里,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之一。

纳木错是当地人心中的 “圣湖”,湖中的鱼不能捕捉,周边的鸟儿要受到特别保护。受此影响,其整体水质状况良好,并有完整而特殊的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的代表性区域。在纳木错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对我国乃至世界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纳木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批准实施了《西藏纳木错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11-2015年)》,其中,纳木错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建设是这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委托太原佳华科技工业园的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进行具体实施。

11月8日,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技术总监王原博士告诉记者:“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来说更为明显。纳木错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受冰雪融水增加的影响,湖面面积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及时掌握和保留最原始的数据和资料尤为迫切。”

2 “智慧湖泊”雏形初显

听说要去西藏保护纳木错,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的倪涛、王原、陈骁强等人就开始兴奋起来。

“我们不要其他福利和出差补助,给公司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让我参加’……”陈骁强说,“身边同事大多都没去过西藏,对这个有着神山圣湖的地方充满崇敬和向往。”

陈骁强告诉记者:“纳木错流域生态保护涉及到鸟类、土壤、草地、湿地、河流等众多生态系统,又是在世界独一无二的青藏高原上,没有可以参照的对象,也没有可以咨询的专家,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编制该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每一个方面都要用事实说话,慎重衡量,科学考虑。”

今年5月开始,该中心生态、遥感、软件开发领域专家10余人先后三赴西藏,进藏时间累计超过1个月。由于海拔较高,纳木错冰封解冻要等到每年5月中旬,今年专家组第一次对该湖进行科学考察时,车就陷进了一条尚在消融的冰河里,好在有惊无险,人员和相关仪器都没有受到损坏。

“经历了第一次进藏较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我们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王原说,“为了利用当地夏天难得的3个多月时间,我中心专家组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当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夜以继日地进行工作,针对纳木错流域的典型特征和监测需要,经过充分讨论和论证,最后确定了5个水质监测站和8个浮标设置处的具体位置,对纳木错进行天地一体化监测的 ‘智慧湖泊’雏形已经形成。”

纳木错流域除了放牧业对生态有一定影响外,几乎没有其他产业,但随着近年来旅游人数的增加,对湖体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专家组在编制方案时,特别在进入景区的唯一道路上进行了监测布点,将来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进出景区的车流量和人流量。

3 相关方案通过评审

现在不记录,将来湖水污染了,要治理恢复到原来天然水平的标准数据将会缺失;现在不保护,将来湖面面积增大了,周边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生长有何突变将无从谈起。

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参与项目的该中心技术人员充分掌握了目前湖区生态环境及监管能力现状,从6月开始驻守拉萨,和西藏自治区环保厅相关专家一起编制方案文本。

“在环保系统内部,大家都知道编“本子”是个苦差事,况且又是在没有可参考对象的前提下。”王原说,“编制方案时,要时刻考虑到是在纳木错流域,不能按照平原湖泊的要求进行编制。由于该地冬天气温比较低,相关设备的选择及后期运营、维护显得十分重要。在内地编制方案时,电源、通信、交通等都属于小问题,一般不用考虑,但在纳木错流域就是一个大问题,必须考虑。”

8月,该中心编制的《西藏纳木错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总本)》通过环保部审查,在环保部正式备案,9月,该中心参加了西藏自治区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会,编制的《西藏纳木错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建设2012年度实施方案》顺利通过评审。与会代表和专家认为,实施方案紧贴纳木错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切实提升了环保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10月,该中心受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委托,开始编制《西藏纳木错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建设2013年度实施方案》。王原表示,他们将再接再厉,使纳木错的环保监管建设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进。

山西日报:保护西藏神山圣湖 “智慧湖泊”雏形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