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化 百姓方便了
2013-01-15 15:13:52 - 媒体报道

“数字太原”2007年4月列入国家数字城市示范试点,2009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不仅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还创造数项全国第一。

社会需要即科研目标

车主高波说起省城停车难时直摇头,找停车位困扰着每个开车人,开着车转许多地方也难找到个停车位。

2012年7月17日,太原市政协召开提案交办会,《关于“停车难”的建议》成为百姓普遍反映的10个方面的重点办理提案。在“智慧太原”建设中,已计划建立停车位实时信息发布系统。该项目通过验收后,市民可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停车位信息,甚至可以看到哪个停车位空着。“眼下我们正在着手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还信息发布前的工作。”太原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主任卫启云说。

市民冯爱国说,“数字太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无论从交通出行到寻医问诊,从环保监测到地价咨询,从行政决策到工程运用,只要进入“数字太原”平台,轻轻一点鼠标,这一切都变得十分轻松。

卫启云介绍,“数字太原”于2007年4月列入国家数字城市示范试点,2009年7月率先通过国家验收,不仅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还创造几项全国第一:第一个通过验收的省会数字城市,第一个通过采用五种应用模式使地理信息最大限度服务于政府和公众的数字城市,第一个采用基础地理数据脱密技术,将地理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公众进行发布的城市,第一个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城市。

打造信息“高速公路”

“有了这套东西,办事效率极大地提高。”太原市数字化城管中心主任赵有仁说。哪个地方丢井盖、堆放垃圾,只要巡查员传送一个图片,马上就能发到管理中心,处置情况一目了然。更显威力的是太原市公安机关依托 “数字太原”公共平台,通过视频监控直接破获刑事案件60余起,调处各类治安纠纷案件116起,发现各类治安隐患23起,寻找失踪人员等11次。
该项目设网络终端二级平台29个,覆盖全市61个区属部门、52个街办、455个社区,管理面积438平方公里,划分网格2万个,完成部件普查71.8万个;运行3年共解决城乡管理、市容环卫各类问题360万件,同时满足了“数字城管”所涉及的38个委局和城市街办的业务要求。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就是城市信息化以网络形式表现的“高速公路”。通过每栋建筑物的精密建模,真实、全面地还原三维实况,对于每一个物体都可以从任意角度观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涵盖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12大类、107小类信息,总条数近2万条。系统通过太原市政府门户网发布,面向百姓提供政务公开信息查询、分类信息查询、公交查询、三维浏览和个性信息标注等服务,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2012年10月,市数字城管中心受理员接到市民举报,称青年路省团校对面便道电力井内涵洞跑水造成大面积坍塌,该中心立即召集市政、热力、供电、市人防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经现场查看为水利机械厂宿舍供热管网老化破裂跑水,导致供电涵洞内坍塌。经多部门连夜抢修,问题及时处理。

借力迈向智慧城市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多次来太原指导工作,充分肯定“数字太原”的工作,为下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物联网在国务院批准的产业路线图中,将成为下一个千亿元级的信息产业领域。2012年4月23日,太原市“智慧城市研发中心”揭牌,悄然引领太原市由“数字太原”向“智慧太原”转变。“智慧城市研发中心”继续与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团队合作,已着手参与的“数字太原”物联网“地眼工程”示范项目,成功申报科技部2013年智慧城市二期863计划。按照项目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到“十二五”末期,在佳华科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发展规模为200亿元以上的物联网产业园区,发展10个规模为10亿元级别的企业,发展关联企业80个到100个。

“太原市的数字城管平台,就是‘物联网’应用的一种体现。”佳华科技项目负责人晋吉平说,“全国各地‘物联网’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以煤炭为核心能源的山西,因其突出的环保、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已在煤矿生产和环境保护产业中大显身手,下一步将迅速辐射到其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链接]

“数字太原”是对与空间位置有关的太原市经济社会信息进行数字化,通过与基础地理信息关联,采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实现信息资源的统计、分析、综合利用,达到科学决策、精细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与其他部门信息叠加、共享,提高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和人民群众办事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