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物联网来自于行业需要
2012-10-23 15:13:42 - 媒体报道

李玮:物联网来自于行业需要

李玮,罗克佳华工业有公司董事长,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曾多年在美国从事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003年回国,在太原国家高新区创办罗克佳华电子工业园区,在中国重工业、高污染的典型省份山西,从事国计民生领域的高科技研发和推广,用信息物联网技术推进工业领域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

什么是物联网的核心,有观点认为物联网的核心是信息的感知与获取,也有观点认为物联网的核心是网络架构,在佳华科技董事长李玮看来,物联网的核心在于行业的集成应用,而物联网的实质其实就是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因此,不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标准制定都应当围绕行业的需求展开。同时,李玮还指出,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数据是宝贵的金矿,只有实现数据聚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增值,才能真正体现物联网的巨大价值所在

物联网是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世上本没有物联网,物联网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产生的一个个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国物联网产业最缺乏什么?是高端的传感器、是射频技术,还是嵌入式系统开发?在李玮看来,物联网制造业固然重要,但是制造业的欠缺可以慢慢“补课”,而物联网的顶层设计却关系到产业的方向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中国目前最缺乏的也正是物联网顶层设计。

什么是顶层设计?简单来说,顶层设计就是要回答物联网应用要实现的目标和实现的方式。“世上本没有物联网,”李玮说,“物联网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产生的一个个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物联网应用都应该是行业具体要求的解答。因此物联网系统首先需要明晰的就是这套系统将实现怎样的目标。诸如“降低多少生产成本”,“降低多少事故率”,“提升多少效率”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是否有用”是物联网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物联网应用实现规模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拿数字说话,只有‘有用’、能产生利益才会具有生命力。目前的很多示范工程正是因为目标不明确,变成了不可复制的实验室模式。”李玮说。

在明确目标之后,接下来需要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顶层设计就是要从这些行业的实际目标出发,设计出一整套物联网应用的构架,包括用什么类型的传感器,预计将有多大的网络容量,用什么通讯技术进行数据传递?打造什么样的后台?运行哪些软件模块?

李玮认为,目前国内对于顶层设计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大家都在说传感器落后,但事实上即使有些传感器中国目前没有能力制造,也可以通过进口解决。然而顶层架构的设计与国内的行业需求密切相关,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进口’来解决的。”而从产业长远发展考虑,顶层设计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因为物联网不仅是需求的实现,更是需求的创造和引导,这就需要顶层设计和架构,而怎样使物联网应用更加有效,怎样使物联网架构更加稳定,则需要高端的顶层设计和架构。

从目前来看,中国在顶层设计方面,不论是人才还是机构都非常缺乏,“做顶层设计的企业如同‘吃螃蟹的人’,需要走旁人未走过的道路,需要解决全新的问题,有能力召集产业集群,同样还需要承担创新的风险。”李玮说

物联网是真实数据的汇聚

“如果没有数据的融合和共享,那些已经发展了多年的工业自控、定位监控、楼宇控制等智能应用其实也不需要更名为‘物联网’了。”

什么是物联网?虽然目前物联网的概念在不断的外延,囊括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然而在李玮看来,从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大规模的数据聚合一直是物联网的重要核心价值。

物联网提出于1999年,那时互联网正经历着第一个高潮期,人们在感受到互联网数据聚合的巨大力量之后,萌生了一个想法:互联网连接的是虚拟的世界,尚且爆发出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如果将物体本身连接在一起,数据将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实时性,信息将会更加真实可靠,网络规模也会更加庞大。“如果说互联网是电脑规模化的的产物,那么物联网则是智能机器规模化的产物,前者形成的网络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反映的是虚拟世界;而后者则是物与人之间的交流,反映的是真实世界。”当时预计物联网将会带来高于互联网几十倍的影响力,可以大大的提升产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产业成本,这便是物联网产生的源头。可以说物联网的提出本身就是希望实现更大规模的数据聚合。而之后由IBM提出,后来又被美国政府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智慧地球”其实也是延续了这一概念,就是将传感器嵌入到各个领域的各种物体中,建立物联网体系,然后将公共信息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的相连。

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物联网逐渐显现出不同于互联网的行业特征。“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是行业的产物,目的性非常强,是为特定人群、特定区域而形成的一种解决方案,不太可能像互联网那样形成一个完全通用普及的网络。”李玮说。另外,由于物联网脱胎于行业的智能信息化系统,在发展初期所呈现的状态必然是众多独立的、彼此隔离的“小系统”。 因此在整个物联网体系中,同一区域中,往往存在着几个不同的系统,并且出现数据重复采集、重复占用数据资源,各个独立的系统不能共享数据,不能交换数据,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李玮例举了在智慧矿山中“信息孤岛”带来的难题:在煤矿系统中需要进行瓦斯监控和矿压监测,这两种数据虽然来源不同但却相互关联,如瓦斯超过一定指标矿压就会发生波动,二者的结合可以使分析结果和预警系统更加精确及时,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两种数据的来源不同,相互调用非常困难。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物联网所存在的信息孤岛已经成为组建物联网体系的最大的障碍。

在李玮看来,目前像传统的工业自控、楼宇控制、仪表自动化、定位监控、视频监控等诸多应用虽然都被冠以“物联网”,但其实并不能称为真正的物联网,或者只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因为物联网与传统的智能化局域网的重要区别在于,真正的物联网是要通过多源数据及多元系统的数据融合,实现海量数据的集中、数据资源的共享,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综合的分析和智能的服务,这才是物联网的真谛所在。如果没有数据的融合和共享,“那些已经发展了多年的工业自控、定位监控、楼宇控制等智能应用其实也不需要更名为‘物联网’了。

物联网要实现数据增值

“当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追捧热度高到忽略了物联网所能产生的实际价值的时候,泡沫就来临了。”

李玮指出,物联网与互联网一样,需要海量数据的聚集,实现数据的共享,然而不同的一点是,互联网的大部分数据是“免费的”,而物联网的真实数据则是“有价的”。物联网的每个数据背后都是成本,包括采集设备的成本,传输的成本以及后台处理的成本。如果这些数据没有产生相应的价值,整个物联网系统就会因为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而最终不能持久。因此实现数据增值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

由于近年来国内政策对于物联网产业拉动力度较大,物联网成为众多企业热捧的对象,各个示范产业、示范基地相继出现。李玮指出,对于物联网平台运营者来说,随着系统规模的日益庞大,所需要的投入会越来越大,包括设备折旧、带宽成本、数据库维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合理的收益和回报,不论是政府还是投资机构都不可能无止境的买单。“我很担心,物联网会变成一个短命的东西,”李玮说,“当年互联网泡沫的产生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盈利模式,物联网应该避免重蹈覆辙。”

在李玮看来,数据增值是物联网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物联网企业多年的数据积累也为数据增值奠定了基础。物联网时代数据为王,数据资源无疑是一个金矿,没有利用好这个金矿,事实上也是一个巨大的浪费。李玮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了数据增值带给企业的甜头。佳华科技曾经给环保部门做过一套监测二氧化硫超标的系统,目的只是通过采集的数据监督电厂的是否达到环保指标,监测了共120余家电厂。而经过数年的监测采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经过挖掘建模,可以帮助电厂进行优化分析,给各个厂家提供环保优化解决方案。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了数据给物联网平台的运营者带来的增益价值。

关于数据增值,李玮提出两个关键,一是数据清洗,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应用数学方法进行筛选,去除“垃圾数据”,留下有效数据。二是进行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形成决策依据。李玮指出,目前物联网的数据应用主要在行业内部,社会化的应用服务在国内外尚在起步阶段,未来这将是潜力巨大的新兴服务业

物联网标准从行业起步

“做传感器的标准需要的是应用领域的行业专家的意见,而不只是传感器技术专家的意见。”

李玮认为,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工程更加的艰巨。而难点之一就在于接入标准。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全世界的电脑虽然生产的厂家不同,但是很容易就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是因为遵循的通讯协议都是相同的。而在物联网世界里,传感器接入标准不明则成为彼此连通的最大障碍。

物联网是多元系统的集成,由于从事开发的个体没有全国性或者行业通用标准,造成了感知层五花八门的通讯协议和接口,而在做整体解决方案时,往往会碰到这些“八国联军”,导致了物联网感知层的一些通讯协议彼此互不相连,对完整系统的打造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李玮戏称,物联网领域流传这样一句话:“千不怕,万不怕,就怕小企业搞开发。”这是因为大企业的产品一般会遵循主流的接口标准,而小企业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这些小企业的产品生命力非常强,广泛存在于各个行业的信息系统中,因为很难讲这些传感器接入到网络中,单是一个企业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就困难重重,更不要提跨行业、跨地区的系统融合。

感知层接口标准已经严重滞后于产业的发展,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推进物联网的标准?李玮指出物联网的标准一定要从行业起步。物联网是行业的物联网,不同行业对于传感器接口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感知层的接入标准与行业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而通用标准对于物联网来说对也许并不现实。对于物联网感知层接入标准来说,既要符合现代市场的使用习惯,也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更要考虑行业的现实情况。在李玮看来,做传感器的标准需要的是各个应用领域的行业专家的意见,而不只是传感器技术专家的意见,“行业专家会告诉我们什么最符合行业的需求。”

此外李玮还指出,在现实中标准的统一存在着众多难题,因为标准的制定过程是各方利益相互妥协的过程。作为大公司自然很愿意将自己的标准推向行业,然而小公司则是依靠独有性来保护自己的利益,立场不同的情况下,标准很难得以推进,“标准制定是大浪淘沙,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沙子实在是太多了。”李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