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的济南,仲夏蝉鸣,热浪滚滚,佳华项目组成员焦急地等待着“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信息化智慧监管系统(以下简称‘固废和危化品智慧监管系统’)、核与辐射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专家评审结果。
“佳华科技给出的建设方案内容严谨细致,可执行度高、易建设落地,希望在座的企业都能以佳华科技固废和危化品智慧监管系统的需规为标准进行编写。”现场专家评审团给出这样的评价。
多日来的付出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项目组成员起身鼓掌,激动万分。需求评审的通过,为系统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准备需求评审的7天时间里,团队成员用硬实力展示了佳华精神。
项目高起点
山东是一个化工大省,产生固废的企业量大面广,监管任务艰巨,对环境潜在危害严重,急需统一规范管理。
早在2015年,佳华科技便凭借精湛的技术,承担建设了国家物联网示范项目——山东环保物联网的整体规划、实施、运营维护,用环保物联网绘就齐鲁生态蓝图,使山东省实现对医废、危废、放射源“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电子化监管,助力打造全国样板工程。基于之前成功的项目合作基础,佳华科技成功中标山东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固废和危化品智慧监管系统、核与辐射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助力山东省环保部门提高监管效率。
接受“高压挑战”
7月13日,项目经理雷翔在接到通知后,紧急召开会议,迅速成立由冯丽霞、闫成柱、薛瑞卿、张智健为主的项目团队,赶赴济南进行前期调研,准备专家评审相关资料。
“本次山东生态大数据项目建设,我们将在环保物联网的基础上,建设固废和危化品智慧监管系统、核与辐射环境综合管理系统,不但对医废、危废进行全省统一智慧监管,同时对废铅酸蓄电池、废旧电子拆解进行智慧监管,同期建设移动执法终端系统,使监管更全面、更智能。”项目需求负责人冯丽霞说道。通过系统构建,将实现对普通固废、危废、医废、废铅酸电池、废旧电子从收集、运输、转移、包装、贮存、利用、处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覆盖全省、三级应用、全程管理为目标,满足环保执法部门对固废、危废、辐射源的监管需求。
“系统建设完成后,对山东省是一件大好事。”项目成员薛瑞卿兴奋地说道。“运用佳华云链技术建设的系统,将提高监管部门和企业自身对固废和危化品的有效监管,降低环境风险,造福子孙后代。”
成为“热血斗士”
成功的技术方案不仅需要科学的设计定位、完善的技术体系、明确的审计需求,更需要周全的内外协调和严密的组织管理。为了使方案更贴近客户需求,项目组员开拓创新、脚踏实地、顽强拼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入伏的济南,天气动辄就是38℃、39℃,户外滚滚热浪简直令人窒息,很多人对出门都望而却步。然而,在如此高温天气下,项目组成员却在调研的路上奔波着。早上6点出发到各地调研,晚上六点回来后,凭着第一手的丰富资料,晚上连夜编写最贴近客户需求的系统方案。忙碌起来的时候,他们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一顿饭,燥热难耐的天气磨砺出了他们非凡的毅力。
对他们来说,热还可以忍耐,但时间不够却只能硬挤。预计一周的时间,除去开例会、汇报会,只有4天,成员们只能“挤”休息时间。粗略的算一下,项目五个人一周仅加班时间就累计达200多小时,相当于正常工作的3天。项目组成员说“凌晨的风,吹在人身上是最舒服的。累的时候,在微风中抬头仰望星辰,有着一番别样诗意。”每天忙碌到凌晨的他们已将“开夜车”视作“家常便饭”,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为了佳华的荣誉,这些付出是必然的。
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团队顶住了压力,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11万字、250多页的汇报方案,方案编制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内容详实、贴近客户需求,具有前瞻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远远超过专家评委的预期。 全力工作、无悔付出,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佳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