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听从内心的选择
2012-07-02 15:38:26 - 公司新闻

18年前,李玮毕业,那时尚无物联网;18年后,他却在这个领域独领风骚。成就有时与梦想无关,而在于对目标的不懈追求。

李玮

大学毕业生们最终事业究竟在哪里?既兴奋又纠结;

爱情何去何从?时而迟疑时而坚定。

这时作出的选择和决定,往往会影响一生。

18年后的今天,李玮已从当年彷徨的小青年,成为了身材魁梧、沉稳成熟的中年男人,掌管着一家用物联网高新科技企业,带领一帮精英“海龟”和激情“土鳖”,坚定地追逐梦想、创造价值。

又到了毕业季,每年此时,工作、爱情,如何选择都成为困扰应届生心中的迷惘。告别青春,照相、喝酒、话别、打点行装,外表可能轻松,但内心却体验着各种的不尽如人意,18年前也不例外。

1994年,6月,江城武汉。喻家山下的华中理工大学校园里,23岁的李玮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感到迷惘和苦恼。

大学毕业生们最终事业究竟在哪里?既兴奋又纠结;爱情何去何从?时而迟疑时而坚定。这时作出的选择和决定,往往会影响一生。

18年后的今天,李玮已从当年清瘦、单薄的小青年,变成了身材魁梧、沉稳成熟的中年男人。他掌管着一家在用物联网推进工业领域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的高新科技企业,带领着一帮精英“海龟”和激情“土鳖”,坚定地追逐梦想、创造价值。

李玮,身兼国家环保工程中心主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等诸多社会职务,同时还担任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毕业时最为纠结的那份爱情,因为他选择了坚持,今天尤其显得醇美珍贵——恋人已成为多年的结发妻子,尽管因为事业聚少离多,但他们从未后悔。

为了爱情,出国留学

华中理工大学校园内,有的是笔直的林荫大道。校园往北越走越高,就是有名的喻家山。1994年的5、6月里,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林荫大道不知道走了多少回,上山下山不知道走了多少遍,他们一会儿争吵,一会儿又和好。

男生就是李玮,女生是和他相恋了一年的同班同学。困扰他们的,不是工作没着落,而是不知道他们的爱情将在何处安放——学校分配的工作,他们不在一起。

199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远远不及现在,尤其是工科,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关于就业也有一肚子的烦恼:虽然是分配,但也需要跑南跑北奔波联系;因为有分配,所以没那么多选择和自由。

可李玮当年的烦恼,今天很多人都会不理解——他和女友的工作都落实在了北京,李玮被分配到了刚刚成立的中国联通总部,女友则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一家国企。

但在1994年,即便北京,也远远没有发展到汽车社会,几十公里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距离。此外,那时候在人们的意识里,进入一个单位很可能干一辈子,加上当时国家还没有实行双休日,如果一个在北京市区,一个在郊区昌平,一周难得一见,就等于两地分居。如果服从工作分配,他们将接受未来常年聚少离多的折磨——两人都是初恋,渴望能时刻一起生活,时刻一起奋斗,分居两地想都不愿想。如果不服从分配,那么走哪条路呢?

分析了无数次,争吵了无数次,唯一的途径似乎就是出国。

李玮出生在山西太原一个理工科的家庭,父亲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弟子,长期任山西某省直单位的总工程师。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李玮偏爱理工科,每看见高大的工厂就抑制不住兴奋,从小梦想成为一名工程师,做实实在在的应用。因此,李玮高中毕业报考了华中理工大学的自动化专业。

华中理工大学素来学风很正,“学在华工”这句话,几十年来都在武汉高校里流传。的确,大学几年,李玮时刻没有放松,一直到大四,因为崇拜产生爱慕,他和班里成绩最好的女生开始了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恋爱。

因为爱情,李玮和女友最终放弃了学校分配的工作。毕业后,两人继续拼命学习。年底,女友高分通过托福考试。很快,他们在太原举办了婚礼。

1995年初,妻子去往杜克大学读MBA,李玮则以陪读的身份赴美,先后在美国的Jointfar和Nomadix两个研究所工作。

今天回顾起来,李玮的赴美以及在两个研究所的工作,为他今天的事业方向确定了大的方向,也促成了以后创业的机遇,和团队构成的许多机缘巧合。1999年,李玮的妻子研究生毕业,成为通用公司经济学家后,他才接着继续自己的硕士学业。

“以陪读身份出国的,我是唯一一个!”“确定吗?”“确定!”回答完,李玮放下手里的茶杯,哈哈大笑。

因为承诺,回国创业

在美国9年时间,李玮的事业已经小有成就,他为全球500强企业、自动控制技术全球领先的美国罗克韦尔公司服务,做产品分销和技术支持,既实现了小时候工程师的梦想,又能和爱人在一起。作为“中产”,他们家庭和美,收入丰厚。

2003年的一次回国经历,再一次改变了李玮的人生轨迹。

那一年,美国罗克韦尔公司组织团队来华,为未来的在华投资做前期考察,32岁的李玮也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

李玮

当时,太原市正举办一个建市2500周年的庆典活动,目的是借庆典开展招商引资。李玮作为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很自然就考虑能否牵线搭桥,争取罗克韦尔落户家乡。

李玮想到自己在美国时与山西省贸促会的领导有过一面之缘,就试着取得了联系。对方了解罗克韦尔的背景,马上表示欢迎,并邀请面谈。

面谈时,这位领导诚恳建议李玮回国发展。他说中国的机会、机遇正多;山西面临产业升级,需要高科技企业进驻,投资优惠条件很多;另外李玮本人也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年轻的李玮动心了,他“拍了胸脯”,表示尽力促成。

有了李玮的牵线搭桥,考察团队很快来到太原高新区考察。当时的高新区还没正式开展建设,等考察团队咬牙走到政府给他们划定的地块一看,更加傻眼了——位置偏远,地不平,路不通,就是一块乱糟糟的地。一群美国人二话不说,打道回府。

给家乡领导“夸过口”,李玮一时不好下台。为了“面子”,李玮通过和罗克韦尔亚太地区投资负责人的私人关系,反复争取。

争取到最后,这位负责人建议,可以由李玮先着手做,然后罗克韦尔逐步回购,并授权使用罗克韦尔的品牌和商标。很快,双方还签订了备忘录,对未来的回购事宜作了约定。

一边是对家乡的承诺,一边是罗克韦尔对自己的承诺,中间是自己创业的冲动,李玮动起来了。他在美国和太原找到投资,2003年底注册了佳华科技,2004年开始基建。

李玮很快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先是一年投资巨大、整日和土方打交道的基建;等到产品下线,又不得不面对的极低的利润率。

以前纯搞技术,并以搞技术为人生乐事的李玮,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累。基建投入大,利润率低;既要管生产,还得兼职销售。但他已经不可能回头了。

今天的佳华科技,在环保、矿山、能源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处于中国的最前沿。但在最初,新成立的佳华科技,还只是一家智能设备提供商,举步维艰——智能设备并不为市场接受,“人家手动的、读表的设备用的挺好,干嘛非要智能?”

打市场很艰难,利润又很低,李玮和佳华科技都陷入了两难。但最难的是,尽管李玮有技术,但他不能搞开发——《公司法》规定,开发是董事长定的事情,而李玮是总经理。就这样,靠组装美国运来的大散件,李玮撑到了2005年。

机遇来了。2005年下半年,胡锦涛总书记到山西视察时,来到了佳华科技。听完介绍,总书记提出希望能用智能设备解决井下安全问题,并希望能做到自主研发。

这时,因为罗克韦尔的人事变动,其回购佳华科技的意向已彻底放弃。而此时的佳华科技已经完全和罗克韦尔的技术路线不同,高举民族产业的旗帜,提出了“高科技要深入基层,面向应用”的理念,乘着各级政府支持的东风,李玮带领团队,马上开展了井下智能设备的自主研发工作。

一年里,李玮下井100多次。2006年,佳华科技通过自主研发,为山西煤炭企业生产出了第一批智能安全监控系统。佳华科技拿到了国家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专项——矿井自动化控制中心ACC,同时拿到了国家的科技支撑计划——矿井灾害预警系统。

当时,恰逢煤炭市场好转,佳华科技抓住煤矿的需求,依靠扎实的技术,一口气做了12个大型煤矿,效益也一步步逐渐上来了。

在升级改造矿井的同时,针对煤矿客户对智能设备联网的需求,佳华科技申请了系统集成资质,组建了工程队伍,既做设备,又负责联网,将技术提升到了物联网的层面。

眼下,佳华科技为煤矿企业提供的联通、监控设备总价值近10亿元,每年保障着近亿吨煤的安全生产。

哪里有应用,哪里有事做

通过物联网应用,解决了山西矿井安全问题以后,李玮又带着佳华科技介入环保领域,这是山西省领导提出的需求。

多年来,山西环保问题令人头疼,其重点污染源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二氧化硫排放居全国第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山西全省1000多亿元的治污设施成为摆设:白天开、晚上关,领导来检查就开、一走就关。面对屡禁不止的非法排污,环保部门希望能远程监测,并能远程关控。

200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决定,由省环保厅牵头组织,佳华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力争在“十一五”建成覆盖全省的环保物联网监控系统。

于是,李玮和团队钻出了矿井,开始爬烟囱,钻地沟。李玮有恐高症,但为了调试智能设备,需要爬上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烟囱。一开始,刚爬到一半,就两腿哆嗦不听使唤。一年以后,爬上几十米高的烟囱,李玮还能抽着烟看风景。

很快,佳华科技在太钢电厂投入使用了全国第一套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环保物联网除了对排污口,还对治污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智能反控,进行报警、断电,使得环保部门能做到监控全天候、超标就停电、处罚有依据。

今天,佳华科技成功实现了对一千多家重点排污企业的实时监控,并负责提供和制定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佳华科技还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122个工业与公共事业项目中,最大程度减少排污,节约能源。随着业务涉足领域的逐渐扩大,佳华科技的平台价值越来越得到体现,李玮又把国外的高手一步步给拉了过来。客户需求不断萌生,一个团队接着一个团队加入佳华科技。“不管是‘海龟’还是‘土鳖’,大家觉得你这里有事做,就认为你这里有干事的价值。”

毕业18年,回国9年。李玮说,这9年他只做了几件事:企业从10几个人发展到了700多人,这是量变;企业从加工厂发展到了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这是质变;从刚开始的一个美国公司,做成了中方控股,成为中国自己的品牌,这是蝶变。

现在仍然有一些人在争论物联网究竟有没有用。李玮说,但凡去过山西的人都知道,物联网有用的。这几年山西安全事故越来越少了,就和物联网的普及有关。山西这几年环保方面的连续性指标增长都在全国排第一,全国环保看山西,也和环保物联网应用有关。

李玮说,自己和大学时代一样,骨子里还是工科人,不是商人。自己能做成点事情,都是应用推动的。“应用,就是我的理想。”

年初,原EMC中国首席技术官、EMC中国研究院院长、云计算专家陶波博士加盟佳华科技。他们旨在中国建立一个针对物联网服务的云计算中心,为工业企业和监管行业提供行业云服务,形成云加端的产品。这样企业就可以不用自己做信息化,减少投入,效率提高。

眼下,李玮妻子远在美国照顾着他们的孩子,一家人聚少离多。

18年前,李玮毕业的时候,还没有物联网这个东东,18年后,李玮却在这个领域独领风骚。

毕业那年,即使有梦想,也飞不到这么远。也许正因为简单,李玮一路才能走得如此顺畅。

回想当年,他说,毕业后决定出国,是因为简单;后来回国创业,也是因为简单。简单就是智慧,简单才有理想。想多了,未必能成一件事情。

消息来源:中华儿女杂志 消息链接:http://elite.youth.cn/kj/201206/t20120621_2234412.htm